河北唐山开平区:为教育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河北学习平台2019-10-19
订阅
作者:何川 王帅

编程及创客教育

“数据融合为源、资源以人为本、空间联通为用、教师学习为范、学生发展为首、研究先行为舵、创新应用为路、领导有力为纲、城乡均衡为果。”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在接受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工作复查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该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构架起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为打造教育高地、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题

强化硬件+提升软件,筑牢发展基础

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课前预习、课上练习及课后作业都能在平板上完成。这是唐山市开平区唐马路小学利用教育信息化开展pad教学实践的缩影。该校教师刘琪介绍:“使用pad辅助教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课堂随练排名、习题正确率、错题学生名单一目了然,这样更有助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改进。”

开平区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区学校班班配备短焦投影和电子白板,千兆校园网、无线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普及率均达100%,以“六个一”(一张千兆城域网、一个基础数据中心、一个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套区域录播系统、一个网络学习空间、一套教育大数据)为主要特征的“开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互联互通+互帮互助,力促教育公平

唐山市大柳树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距城区20多公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2018年,该校与市级名校——唐山市开平小学结为网络互助校。农村孩子和城区孩子共上一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平小学主讲教师“一师带两班”,大柳树助学教师“近距离”聆听名师授课,提升教学水平。双桥小学教学点地处山区,极度缺少音乐专业教师,自从实施“双师云课堂”以来,每周和主校区音乐教师一起上课成为该校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

校校结对互助,主校与教学点互助在开平区已经不是个例,全区18对网络互助校、64个教学班已经实现常态化的网络结对帮扶,包含语数英等义务教育阶段9门学科。该区所有中小学实现千兆光纤互联、无线城域网全覆盖,学校与学校、主校区与教学点联系更加紧密。如今,对开平区的孩子来说,无论是就读于偏远地区农村学校还是在城区学校,都可以借助“开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观看省市名师、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实时讲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优带弱、以优扶弱”,开平区通过教育信息化走出了教育公平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助推教育均衡

“中国情结,国际视野”一直是开平区培育青少年核心素养的重点。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未来人才需求,该区把眼光放宽,育人方式外延,与外部优质教育接轨,向国内优质教育看齐,一系列的教育网络合作为该区的青少年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提升自我、享受学习的窗户。

致力于优质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对该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着深远影响。曾多次参加项目的唐山市荆各庄小学老师高虹认为,“视像中国”作为一座连通开平与国内区域交流的“桥梁”,消除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化解了城乡教师交流差距。两年时间里,该区1800多名学生通过远程实时互动形式参加与上海、浙江、香港等地区学校开展的教育、学习及文化交流活动。唐山市陡电小学学生吕本跃,参加了互加彩虹花晨读活动后,变成自信、爱读书、爱写诗的小明星。”截至目前,彩虹花晨读课程、快乐书法等一批内容丰富的课程覆盖全区所有小学。

敢为人先+真抓实干,成就优质教育

唐山市开平区在唐山市率先启动完成教育城域网、“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全省最先完成网络学习空间全面开通及应用,在全国率先启动学习路网建设,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

在17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该区敢为人先,注重顶层设计,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校部门相继开展深度合作,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应用,搭建起极具开平特色的“开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开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在“直播课堂”中开设Scratch编程、3D打印、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命教育网络直播等课程,参与学生5000多人;在“互动课堂”中32对结对教师每日“同上一节课,共研一节课”;在“云端教室”与香港、上海、宁波等地进行跨区域课堂互动交流活动120余次;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了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等7类214个网络研究性专题。138名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责任编辑:张青果 李默
河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