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兵团深度贫困团场的报道之皮山农场篇

新疆兵团学习平台2019-12-06
订阅
作者:侯万里 郭雪伟

转移就业一人 脱贫致富一户

——来自兵团深度贫困团场的报道之皮山农场篇

11月28日早晨9点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五连群众玉素甫江·艾合买提吃完早饭,骑上电动车便赶往自己经营的理发店。

记者赶到时,他刚打扫完卫生。“来来来,请坐!”“你想理什么样的造型?”玉素甫江·艾合买提看来了顾客,赶忙上前招呼。

玉素甫江·艾合买提在为顾客理发。

“刮胡子10块,小孩理发8块,大人理发10块!每天能来20余名顾客,一天能挣100多块钱!”玉素甫江·艾合买提开心地说。

玉素甫江·艾合买提双腿患有残疾,前些年仅靠外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年收入不足5000元,成了连队的贫困户。

但他身残志坚,在连队党支部和兵团监狱管理局驻皮山农场五连“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参加了团里组织的美发培训班。

2018年夏天,玉素甫江·艾合买提在皮山农场老城区开起了理发店。面积虽然只有22平方米,但却寄托了全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玉素甫江·艾合买提的新楼房。

如今,玉素甫江·艾合买提一家搬进了新楼房,装修得也格外别致,“天然气通了,自来水通了,暖气也有了,日子嘛过得好得很!”

皮山农场是兵团最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之一,也是兵团的4个深度贫困团场之一。这里人均耕地不足3亩,贫困职工多、资源禀赋差,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近年来,该团党委立足实际,不断强化职工技能培训,着力推进辖区内外转移就业工程,切实解决了团场贫困户就业渠道窄等难题。

皮山农场扶贫办主任何观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户贫困户一人掌握一门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平均每月挣4000元,一年可以收入5万元,一家人就能实现脱贫。

“一技在手,吃喝不愁。通过技能培训,让职工群众学会技能,拓宽增收渠道,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何观说。

努尔比亚·买买提一家曾是皮山农场新八连贫困户。2018年,她从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位于十四师皮墨北京工业园区的金泰针纺织品有限公司上班。

“我们家5口人,哥哥和弟弟都在上学,看着爸爸妈妈整天发愁我很难受。”努尔比亚·买买提说,在技校上学时,她就在这家厂子实习,如今在这工作每个月工资2800元。

村民学到技术后在纺织厂工作。

记者走进十四师皮墨北京工业园区,看到金泰针纺织品有限公司厂房内,一台台纺织设备在运转,工人有序忙碌着。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清告诉记者:“目前园区民营企业达46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92%,吸纳了包括二二五团、皮山农场两个深度贫困团场等富裕劳动力1271人就业。”

接近岁末,本是农闲时节,可皮山农场五连职工达吾提·吾吉麦麦提却是早出晚归,格外忙碌。

去年12月,皮山农场与宏福康金属加工厂、十四师职业技术学校展开合作,举办了技能培训班。当时已是宏福康金属加工厂电工的达吾提·吾吉麦麦提,受邀担任培训班电工课程老师。

“既要工作,又要讲课,一天忙得很。”达吾提·吾吉麦麦提乐呵呵地说。

就在两年前,达吾提·吾吉麦麦提一家还是连里的贫困户。3个孩子,妻子没有工作,家里仅靠3亩红枣园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2017年,宏福康金属加工厂在皮山农场注册成立,达吾提·吾吉麦麦提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团场与加工厂合办的技能培训班,并最终留在了加工厂工作。

“每月工资4500元!”达吾提·吾吉麦麦提说,“自己学了技术,有了工作,日子越过越好,还要把技术教给大家,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达吾提·阿卜力克木是皮山农场三连职工,家中人多地少,妻子没有工作,贫困的压力一度让夫妻俩苦不堪言。

为帮助达吾提·阿卜力克木脱贫,连队“两委”成员为他在农场举办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中心报了名,鼓励他学习电焊技术,勤劳致富。

接受技术培训后在外务工的村民。

连队“两委”成员还联系十四师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将达吾提·阿卜力克木的妻子介绍到新疆秋实双久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

现在,达吾提·阿卜力克木已熟练掌握了电焊技能,在团场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他的妻子在新疆秋实双久纺织品有限公司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

达吾提·阿卜力克木一直以来有一个愿望:攒上两年钱,带着妻子和孩子到和田地区以外的城市旅游。

实现也许就在2020年。


来源:胡杨网
作者单位:胡杨网
责任编辑:赵凯 白帆
新疆兵团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