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山西平顺县龙溪镇龙镇村党支部书记贾永平:带着父老乡亲走上幸福路

山西学习平台2019-11-01
订阅
作者:李家鸣 张雨婷

贾永平(右二)和支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谋划工作

10月30日,记者在山西省平顺县龙溪镇龙镇村看到,一排排白墙红瓦的两层农家小院像一颗颗珍珠镶嵌道路两旁,太阳能板在荒山丘陵上堆砌成错落有致的光伏“梯田”……这些美丽景致离不开该村心系群众的“领头雁”,他就是被山西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连续14年担任龙镇村党支部书记的贾永平。

让村民生活好起来

说起14年前的龙镇村,贾永平记忆犹新,大街小巷污水乱泼、垃圾乱倒、违搭乱建。那时候村民的意见很大。为了彻底改变村子的“脏乱差”,2006年,刚刚上任的他筹措资金500多万元,拉开了龙镇村大拆迁、大建设的序幕。他带头组建起一支有经验、有威望的工作组,很快就完成了涉及61户、17个违章建筑的拆迁任务。从建设规划、入户测算、拆迁补偿,到工程监测、管网改造、街道硬化、路沿铺设、沿线绿化、路灯安装等,一切工作有序推进。数月奋战,一条干净整洁、20米宽的裕华大街呈现在村民面前。

焕然一新的村貌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也让贾永平更加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穷家难当,没钱办事一直是龙镇村发展的“瓶颈”。为扭转局面,他一直在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2013年,筹措资金200万元,建起了年出栏800头的中型养猪场;2014年,在村西建设了香菇大棚种植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香菇大棚88个;2017年,建成年发电量100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并成功并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壮大了集体经济,也富裕了村民的生活。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乡亲掉队,贾永平从一点一滴做起。村民徐开书自幼残疾,80多岁的老母亲双目失明,这些年在村里帮助下积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外,他陆陆续续给予了5万多元的资助。从第一位因交不起学费准备辍学打工的大学生开始,凡是村里考上大学的农家子弟他都掏钱资助。他帮村民们拓展创业就业路子,与村民们共同谋划出路,开出一个个“药方”,也解决了一个个难题。2016年以来,龙镇村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3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1.7万元。2018年,整村脱贫。

让村子充满精气神

生活脱了贫,贾永平又为大家开始谋划精神脱贫。更高层次的追求要有更强有力的班子,他最先做的就是带头在龙镇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并把落实情况作为硬性指标纳入民主评议党员范畴。坚持“三步四循环”工作法,即每月一个步骤,每月一个主题,三步一个周期,一年四次循环。

龙镇村的创新工作,还在于“村企联建、合作共赢”的探索,与平顺县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结成友好对子,村企携手共建、互惠互利,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结对,把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带进了村务管理中,建立了同企业一样的作风建设军事化、工作目标具体化、工资待遇绩效化的“三化”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引领,带出一支强有力的班子队伍。

贾永平说,就是要以这样的方式,在比学赶超中狠抓落实,在争先进位中奋发向上。通过组织开展“集体重发展、争创红旗党支部;个人重诚信、争创践诺型党员”和“卫生文明村、文化特色村、和谐平安村、生态园林村、经济实力村”“平顺发展我争先”等创建活动,龙镇村连续13年被平顺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党支部”,并被全国妇联授予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村里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实现了农村“七化”建设,村容村貌整洁亮丽;新建文化广场和农民公园,使村民文体活动有去处;拓宽硬化三街六路,硬化巷道路、户通路;新建起一座容量为100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并开挖管线渠道,将自来水接入各家各户,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建起了党建、文化、卫生、敬老“四合院”,使党群活动有场所,看病养老有保障;实施桥南西湾、西圪嘴铅厂、爱则沟生态园复垫工程,复垫土地200余亩;实施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工程,绿化荒山,通道绿化,周边植树10万株;协调电力公司到村实施农网低压改造,解决群众的用电困难;宽带光纤接入实现全覆盖。

如今的龙镇村已是省级“文明村”“卫生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市级“平安村”。贾永平说:“我是吃着龙镇村的百家饭长大的,是龙镇村的老百姓养育了我,只要大家认可我,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会和龙镇村的百姓一起一直干下去。”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韩雪冰 王文澜
山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