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打好现代特色组合牌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学习平台2019-12-07
订阅
作者:阮晓莹

原标题:打好现代特色组合牌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南宁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实现农业产业综合效益提升

务工村民在武鸣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内分拣柑橘。记者 阮晓莹 摄

通过示范区建设,柑橘产业发展成为武鸣区的特色农业。图为郁郁葱葱的武鸣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记者 阮晓莹 摄

眼下正是柑橘丰产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里,漫山遍野的柑橘树结出累累硕果,空气里弥漫着柑橘的清香。在示范区务工的当地村民兰玉美和工友拿着剪刀穿梭在柑橘林中,一个个饱满亮丽的柑橘被采摘装筐,很快运到分拣车间里分类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甚至俄罗斯等国市场。

以沃柑为主的晚熟柑橘已成为武鸣区乃至南宁特色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而这个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南宁市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的不断探索。目前,南宁市累计有获认定的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35个,市级示范区53个,县级示范区62个,乡级示范园137个,村级示范点595个,已形成从村级、乡级、县级、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梯次发展的新格局,有力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绿色生态化 加快产业富民步伐

“现在我们采收贡柑,按斤算工钱,一天能有180至200元收入。”兰玉美是武鸣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附近的村民,自从建起示范区,她就在这里务工。“剪枝、梳果、采果……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收入还挺不错。这批贡柑摘完后,沃柑也要开始采收了,会一直干到春节前。”兰玉美笑着说。

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员韦汉慈介绍:“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是以沃柑种植为主导产业、种养加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达到绿色食品要求,采用生态绿色种植技术,用工需求比较大,有时一天有100多个用工量。”

走在柑橘林里,记者注意到柑橘树下长着不少野花野草,枝叶间还挂着黄色纸板,林间小路上立着长相奇特的路灯。“我们不用除草剂,这些黄板和路灯是生态防控设备,可以绿色环保地灭杀害虫。同时,园区所有柑橘树下都铺设了水肥一体化系统,3000亩的柑橘林只需按按钮,一天之内就能完成灌溉或施肥。”韦汉慈说。

有付出就有回报,当下示范区的贡柑地头价每公斤近5元,比往年高出不少。即将采收的沃柑预计价格每公斤6至12元,韦汉慈说:“我们还计划用3至5年时间进军有机食品行业,同时加强品牌打造,相信未来,我们的农产品能走得更远,卖得更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据悉,目前该示范区已实现所在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7.5万元,核心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415元。

延伸产业链 创新引领三产融合

南宁市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过程中,不仅加快产业富民步伐,还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离开柑橘园,记者沿着村道一路向前到大山深处,尽头是一家家颇具规模的养殖场,“咩咩”的羊叫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武鸣区香山源种羊产业示范区,养殖的是武鸣墨羊,毛色黑亮,体型健硕。示范区龙头企业广西武鸣绿世界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兴才骄傲地说,“这里是广西目前圈养山羊规模最大、养殖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和辐射带动能力最广泛的良种墨羊养殖供应基地。”

走进养殖大棚,只见一只只墨羊吃饱喝足卧在羊栏里休息。羊栏以细密的网为底,食槽位置比普通食槽高,每个食槽里装有饮水机,羊栏两头安装有机械设备。“这是我们创新设计的标准化钢架床,羊是跪着休息的,这种养殖床不伤羊膝盖,还能将粪便漏下。食槽和饮水机经过精心设计,方便羊吃喝。两端设备一按键就能自动化投料、自动化刮粪……”苏兴才介绍,基地还建有沉渣池、净化池、雨污分流设施等,规范养殖区域的污水处理。

据悉,该示范区先后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其中获得授权使用16项。苏兴才笑着说:“有了这些创新技术,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管理养殖大棚。”

苏兴才计划联合附近村屯一起做好三产融合。“我们打算明年建设生态旅游区,打造羊文化园区,游客来了可以住羊造型的‘羊房’,在园区里露营、采摘、游玩,接触小羊羔,买我们设计的墨羊周边产品,吃最新鲜的全羊宴。”苏兴才盘算着用新园区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以实现增收。

加快产业振兴 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南宁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近年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工作中,南宁市将现代农业、脱贫攻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一组组数据可以展现南宁市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变化——

南宁市通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实现了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肉牛肉羊、生猪等“10+3”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其中,火龙果、晚熟柑橘、茉莉花等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的金字招牌。目前,南宁市火龙果栽培面积超过14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柑橘栽培面积超过7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和晚熟杂交柑橘生产基地;

在市本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中,对示范区内的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倾斜扶持,多项扶持政策吸引了540家农业企业、684家农民合作社、243家家庭农场进入示范区发展;

南宁市累计投入示范区建设的资金达152.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资金及整合涉农资金投入30.9亿元,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超过121.9亿元;

南宁市各级示范区引进农业技术人才2557人,引进新品种1442个、新技术1012项,培训农民10.56万人次;

以销售示范区特色产品为核心,建立和引进农业农村电商370家,开创了标准化生产和网络销售新局面。

目前,示范区核心区建设面积58.01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39.28万亩。各类示范区帮扶解决农民就业8.21万人,直接带动14.19万户农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区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周边群众高20%以上。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宁市将继续推进示范区创建,聚焦产业振兴,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全产业链优化配置,推动现代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升级,持续打响南宁农业品牌,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南宁日报
责任编辑:黄喆 刘晓彤 欧美 罗婧
广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