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遗物】资中罗泉盐神庙:国内唯一拜盐神的庙宇

四川学习平台2019-10-16
订阅
作者:刘铁流 唐维薇

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盐神庙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是中国境内唯一用来纪念、朝拜盐神的庙宇。

盐神庙建筑形态保存完好,在西南地区都不多见

《资中县志》介绍说,早在秦朝初年,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盐的著名基地之一。产盐历史,比“盐都”自贡还早500多年。罗泉的盐业开发,历经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代,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镇已有盐井一千五百一十五口。所产之盐,于1925年获得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据说一粒盐可以渗透七个半豆腐,品质号称天下第一。

盐神庙内供奉管仲为盐神。管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被齐桓公尊称“仲父”。管仲当年靠开征盐铁税,为齐国成为战国“霸主”立下不世功勋,他制定的《正盐荚》成为中国首部盐政大法。各地盐商们便视管仲为中国盐业的“祖师爷”,当地盐商更是纷纷出资修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盐神庙。

管仲塑像在中间,关羽和火神相伴左右

盐神庙中,管仲左侧身后是关羽神像,主要是为了尊崇关羽情谊重于泰山。关羽神像两侧有对联云:“匹马释黄忠,仁义公心垂宇宙;单刀惊鲁肃,英雄浩气壮山河”。管仲右侧身后是火神神像,寓意为盐井下取出的卤水,唯有经过烈火熊熊燃烧、长时间煎熬,使水汽化盐结晶,方能得到井盐。火神神像两侧有对联云:“火燃似电惊天地,炮响如雷镇乾坤”。这楹联充分说明了火对于制盐的重要性;而关羽的楹联则寓意在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仁义礼信为重。

严整的建筑,透视着厚重的历史,从戏台下穿过进入院坝,先是令人压抑的暗色,进到院内便豁然开朗。院坝正前方台阶上是正殿,两侧还有牌坊、戏台、耳楼、走廊、院坝等。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雕刻有双龙戏珠、金凰嬉凤等精美图案,木楼花窗堪称鬼斧神工,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盐神庙内的厢房和山墙

盐神庙正殿修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按道家风格修建(因雍正皇帝为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长期研究吃丹药,由于吃丹药过多,中毒而亡,他的子孙们非常憎恨道家,当年在全国范围内,杀了很多的居士,毁了不少的道观)。在修建厢房时,当地的盐商和建筑师们商议,厢房按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进行修建。到清同治年间修建了万年台(戏楼),则按佛家建筑风格进行修建。戏楼的屋脊是龙脊,是各种不同造型的龙,叫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相同。戏楼两边有斜撑,这斜撑是镂空雕,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中间是吊爪、龙盘绕在吊爪上称龙吊,下面是印章,称龙印,能够使用龙吊和龙印的地方,其级别是很高的,当时罗泉属资州罗泉分州府,分管资中、仁寿、威远(在历史上罗泉分管过井研、云县等)。而在罗泉管理盐政的盐官被朝廷授予三品官衔(今省部级),说明了当时罗泉的盐业在全国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盐神庙戏台

据了解,盐神庙占地面积1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91平方米。建筑形态保存完好,这在西南地区都不多见。2014年,盐神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资中县政协 资中县罗泉镇党委
责任编辑:文丽 徐靓靓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