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铁岭橡胶产业踏着共和国发展的脉搏起步;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铁岭橡胶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前进,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成为红极一时的全国橡胶制品生产基地;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铁岭橡胶产业也迎来了新发展,开始了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新时期。
工人们正仔细检查橡胶产品。(董震 摄)
50年代:与共和国同成长
在20世纪50年代,解放牌回力鞋风靡一时。当时中国橡胶工业刚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从此解放牌回力鞋风靡全国。但很多人不知道,解放牌回力鞋在50年代也曾经在铁岭生产过。
橡胶制品产业是铁岭的传统产业,从50年代开始与共和国同成长,铁岭堪称中国橡塑制品工业城。根据相关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国家从战略布局出发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家橡胶研究所,其中之一就是现在的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前身。当时的铁岭橡胶研究所曾是国内4大橡胶研究院所之一;铁岭橡胶密封件厂也是当年国家化工部4个定点生产单位的业内“龙头老大”。铁岭橡胶件特别是密封制品、车用零部件全国闻名,产品覆盖全国,知名度较高,企业在全国大城市都设有经销处,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各省市。
在整个50年代,橡胶产业凝聚着铁岭人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橡胶生产车间。(董震 摄)
80年代:在改革大潮中奋进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铁岭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新的挑战。铁岭橡胶产业也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下破浪前行,铁岭市橡胶制品厂就在这一时期成立。
1984年,铁岭市橡胶制品厂经当时的铁岭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下成立,此时正值改革开放新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洪流,铁岭市橡胶制品厂弄潮前行。
在“一九八八年组织沿革年表统计卡上”上,一行行钢笔写就的字迹记载着曾经的辉煌。仅这一年,铁岭市橡胶制品厂就获得了省工商银行信用特优级企业、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省安全生产企业、省级先进企业、国家二级企业、化工部六好企业等荣誉,并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工厂。全年完成产值4700万元,创利税1268万元。
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铁岭市橡胶制品厂位于银州区铁西汇工路跃进街,始建于1984年5月25日,电话号码是如今已成回忆的4位数电话号码“6817”。铁岭市橡胶制品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经营范围是橡胶零部件,重点为汽车行业配套服务。随着汽车行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铁岭市橡胶制品厂也迅猛发展起来。至1987年12月,这个厂能生产的品种有670种。为适应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仅1985年就开发了59种新产品。
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1984年开始,铁岭市橡胶制品厂投入巨资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在人均月工资不满百元的年代,这个厂投资1059万元,先后从日本、英国引进自动定时电热平板硫化机、注射成型机、密封式炼胶机、精密成型机以及复合体橡胶密封条、静电植绒密封条两条生产线。其中,复合体橡胶密封条是汽车制造行业的理想密封材料,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橡胶制品中一项空白,同时还为提高我国海陆空交通工具和建筑行业的密封质量作出贡献。
通过技术改造,铁岭市橡胶制品厂的产品受到更广泛的欢迎。不仅为汽车行业生产配套产品,还为沈阳拖拉机厂等大中型企业配套生产各种规格的橡胶配件。生产的油田井封隔器胶筒除满足大庆油田的需要外,又为全国10余家油田配套生产。从1984年至1987年,KE113-5-50油气田封隔器、KE113-9-50油气田封隔器两项产品荣获了化工部优质产品。汽车刹车皮膜、骨架油封、管道封堵胶囊荣获省优产品。东风140刹车皮膜、前风窗密封条、皮膜、车门密封条、风窗密封条分别获得第二汽车制造厂“信得过”产品。
在上世纪80年代,橡胶密封件是铁岭市橡胶制品厂的主打产品。其中,汽车用回流型油封是该厂密封件的一种,也是一种拳头产品。这种产品结构合理,技术在当时十分先进。产品使用中因转动轴的高速旋转,油封主要工作面的回流线能产生回流效应,具有将渗出的油重新返回油箱的效能。一汽集团的前身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191改型车,使用的就是铁岭市橡胶制品厂的发动机曲轴后回流型油封,经试验对比超过日本同类产品的性能。
除了铁岭市橡胶制品厂,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前身——铁岭橡胶研究所等橡胶产业相关单位也都取得了大跨步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铁岭已拥有多家国有橡塑企业。其中,铁岭橡胶制品厂的产品曾一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50%以上。
新时代: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走过数十年的辉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铁岭橡塑工业也经历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共有困境。“阵痛”之后,老企业改制重获新生,民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橡胶工业发展日新月异,铁岭橡胶产业也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迈入发展的新时代。
至2018年,全市拥有橡胶制品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规模以上企业80户,销售收入近10亿元。橡胶产品覆盖汽车、冶金、矿山、电子、油田、军工、航空航天、核电工程等重点领域,部分产品可以替代进口并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铁岭橡胶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在多年发展中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目前,铁岭市橡胶行业企业涵盖了从混炼胶生产、橡胶制品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等所有环节。拥有年产值近3亿元的华晨橡塑公司等一大批橡塑骨干企业;拥有如铁岭辽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铁岭蓝天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铁岭橡胶研究所制品厂等特色橡胶制品生产企业;拥有铁岭桦林浮动油封有限公司、铁岭助驰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拥有专业生产橡胶机械的天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橡胶机械生产企业;还有生产橡胶制品模具的专业厂家,如铁岭巨龙橡胶模具有限公司、东北模具有限公司等。
在科技研发方面,除了企业自有的研发团队,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也成为铁岭橡胶产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支撑。铁岭橡胶研究院拥有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中国橡胶行业橡胶密封制品(铁岭)技术中心。拥有东北唯一一家具有第三方公证地位的橡胶专业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辽宁省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拥有橡胶研究院于2014年建设的年产5000吨混炼胶供给平台;拥有多家企业产学研合作协议作为技术研发支撑。依托自身科技优势,铁岭橡胶研究院已成为铁岭橡胶产业重要的技术推进器。
工人正加工橡胶标准件。(董震 摄)
品牌化:建立专业营销平台
在21世纪不断变化的市场里,品牌化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商业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遵循市场规律,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铁岭橡胶”品牌。去年,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免费品牌价值评价,铁岭橡胶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1.25亿元。
2018年,铁岭启动辽宁省(铁岭)橡胶密封制品知名品牌示范区的创建,成为铁岭橡胶产业品牌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为了加强打造“铁岭橡胶”品牌,铁岭市对全市300多家橡胶企业现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企业由零散竞争到集中发挥优势;使优势产品由小批单产转向批量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实现了统一销售产品、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产品价格,形成品牌优势。为了应对新时代新市场的新挑战,铁岭市建成了产业电子商务联盟,建立强大的橡胶产业专业营销网络平台。通过铁岭橡胶研究院的B2B营销模式,建成辐射全市橡胶工业中上下游产业链,使交易过程集中到一起,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了一个交易的机会,串联起行业整条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资讯、沟通、交易。采购商可以在网上查到销售商的有关信息和销售商品的有关信息。铁岭市橡胶工业企业加入网站,可以用更快捷、更全面的手段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产品、促进交易,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产品推广。
通过品牌的整合,铁岭橡胶产业正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获得新的重生,用全新的品牌形象去面对大市场,展现“铁岭橡胶”的勃勃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