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今年的元宵佳节送来了一份“厚礼”。
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小编非常激动。我们采访过的很多政协委员,尤其是来自于粤港澳地区的政协委员,对大湾区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对这份规划纲要十分期待。
这片世界级城市群将如何建设,受到各方关注。这份纲领性的文件,指导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直到2035年,值得我们仔细研读。
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其中,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此外,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我们会拥有哪些便利和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将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完善大湾区铁路骨干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有序规划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有序推动香港、广州、深圳国际邮轮港建设,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逐步简化及放宽内地邮轮旅客的证件安排,研究探索内地邮轮旅客以过境方式赴港参与全部邮轮航程。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增强通信企业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
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探索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深化养老服务合作,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养老创造便利条件。
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高校联盟的作用,鼓励三地高校探索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实施更灵活的交换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赋予在珠三角九市工作生活并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子女与内地居民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发挥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与示范作用,支持珠三角九市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
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支持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探索与邻近地区错位发展,研究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绿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务平台。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热火朝天”的大湾区
一段时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各界的热议词汇,不少政协委员就创新、交通、金融、民生等领域,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许多接地气的建议。
此前,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在接受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APP平台)专访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满怀期许:“粤港澳三地可联合在广东境内兴建全球最大的货运枢纽,另外为在大湾区长期跨境工作的海内外人士发放绿卡,提供通关、居住等便利,同时在大湾区设立港澳人士可参与的社会保险机制,比如香港人能在内地领取香港政府发放的生活保障金,让大湾区发展从人到物都流动起来。”
此次规划纲要印发后,各地迅速做出反应。
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表示,要会同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做好各项任务,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要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机遇。机遇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第二,为香港居民提供更广阔的生活和发展空间。香港特区政府会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把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澳门特区政府表示,将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加强和社会各界团结协作,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澳门“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会密切关注、重点宣传中央政府陆续推出对港澳居民的各项便利措施,加强政策的解说和支持配套工作,让广大澳门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正如规划纲要所说,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这片地区的发展将受到世人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