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椒江:古老技艺 “狮子帽”的非遗传承路

浙江学习平台2019-08-30
订阅
作者:吴旻

狮子帽,寄托着长辈的美好寓意,在台州,是许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顶帽子

狮子帽啊,我做了一辈子了,都是我们老一辈人对孩子的祝愿,祝愿他们平平安安长大——俞荷妹

狮子帽传承人「俞荷妹」

从碧玉年华到耄耋之年,狮子帽伴随了台州非遗传承人俞荷妹七十余年。如今,83岁的俞荷妹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但她那一双布满皱纹的手依然灵活,仿佛是携带记忆一般。笔、布、剪刀、纸、针、绣线对俞荷妹来说像是多年陪伴的“老伙伴们”,只要相互确认眼神,便能彼此合作复原画样、穿针、绣花等诸多狮子帽制作工艺。

俞荷妹和她的70年“老伙计们”

民间精粹:狮子帽

狮子帽是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植根于台州民间于这片土地上所具备的“灵气与硬气”并存的一种工艺品。六七十年代以前尤其是临海、椒江的北部地区普遍使用该帽作为周岁的礼品。狮与虎的威风催生了台州子民们性格豪放、容纳百川的心理特征,因此狮子帽的出现与上述的区域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狗头帽(1个月-4个月婴儿佩戴)

狮子帽(4个月-4周岁儿童佩戴)

与中华民族其它的手工技艺一样,狮子帽工艺复杂、综合性强,它集绘画、剪纸、刺绣和造型为一体的民间手工技艺,有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它体现了我国民间的民族信仰和民族图腾崇拜的民风习俗。

狮子帽上无处不在的刺绣工艺,富有张力的图腾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台州是一个多地域,多渠道聚众的移民区,它等同于南方的客家文化,手工技艺也不例外,它集合了外来文化与本土环境相融合的民间文化的精华。狮子帽的起始年代不详,在明、清时期就有史料记载,至民国期间发展至鼎盛阶段,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早期曾广为流行至70年代中后期狮子帽才逐渐走向衰落。

缘起:儿时所向  一生所倾

俞荷妹今年八十有三了,尽管头脑有点背,时有唠叨,但说起女红手艺她头脑清醒,思路敏捷。俞荷妹曾读了几年的小学,在校期间她跟随村小学老师学习美术,小学四年级后模仿同村艺人学画花样和剪鞋样,练就了一手绘画手艺。12岁时,她在祖母的引导下学习刺绣技艺,14岁时就是村里百里挑一的女红能手了。

在道感堂村里的弄堂里,同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们每每见到俞荷妹都会夸赞她精湛的女红手艺。

在俞荷妹20岁那年,正是狮子帽盛行的时期,于是她便想,我的刺绣手艺不比她人差,一定要学会狮子帽手工技艺!俞荷妹想到做到,当年就拜外婆家外蔡村名叫小冬嫂的艺人学习狮子帽技艺,在她那里学会了狮子帽的全部精华技艺,而且在她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1963年俞荷妹将原有的写实形态进行了夸张:将上等的绸缎代替普通面料,将狮子帽演变成为狮子帽圈、狗头帽和蝴蝶帽等系列产品。在文革期间,俞荷妹被公社革委会主任的邀请,任担刺绣毛主席像的主绣,此事曾轰动一时。

狮子帽制作工艺(部分)

第一步:剪样

第二步:粘贴

第三步:画花

第四步:整熨

第五步:刺花

第六步:刺花

小丝小缕、大善大美。狮子帽是一种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工序复杂,素以「细」取胜。在过去,一个熟练的手艺人制作一顶狮子帽的周期大约需要7天,对俞何妹来说,每一顶狮子帽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每每完成制作,她都会仔细复盘,检查着不足之处。

        俞荷妹看到自己制作完成的狮子帽,笑得无比开心

缘续:古老技艺 代代相承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市场上出现了一股古玩收藏热,可是狮子帽也与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着失传的边缘,社会上能做的人也寥寥无几。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狮子帽工艺在民间渐衰,其后的近40年间已销声匿迹。

俞荷妹的曾孙女

年迈的俞荷妹利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剪样、粘贴、整熨、画花、刺花、组装几大工序作了一一地回忆、试制,终于恢复了狮子帽的制作工艺、2008年,俞荷妹根据自己的想像恢复狮子帽的艺流程,并做成一顶实物样件。狮子帽的完成复原,对于俞荷妹的晚年来说是一项最大的安慰,在以前的几十年时间她经常为了狮子帽的失传而惋惜。

狮子帽是一项民间手工技艺,现在会做狮子帽的手工艺人,大多是80岁以上的高龄妇女,她们因年事已高,对做狮子帽这样具有复杂工艺流程的活儿已难以胜任。古老的狮子帽,俞荷妹将之视为瑰宝,「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让它传下去」,为将狮子帽制作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俞荷妹时常召唤家中女眷共同学习技艺针法。目前,俞荷妹的两个儿媳妇和一个孙媳妇在她的带领下,成为了年轻一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狮子帽项目)的守护人。

俞荷妹和儿媳妇、孙媳妇、曾孙女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俞荷妹的执着与追求下,狮子帽在2010年被批准列入第四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俞荷妹便是此项目的传承人。

狮子帽技艺获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

俞何妹作品获第三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铜奖

俞荷妹全家福


来源:椒江发布
作者单位:台州市椒江区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杨瑛琪 施佳琦 谢鸣
浙江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