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资源开发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普洱市生物药种植面积39.1万亩,投产面积21.82万亩;原料药产量2.37万吨,综合产值22.34亿元;全市已注册登记中药材种(养)企业165户,中药材加工企业9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1个,中药材行业协会4个;中药材GAP基地认证5个,GAP认证基地种植面积1.09万亩;全市有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3户。
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石斛基地(资料图)
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一是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当前全市生物医药种植面积39.1万亩,比“十二五”末(2015年)增加近7万亩。二是栽培品种不断丰富。主要栽培品种有石斛、灯台叶、美登木、云茯苓、龙血树、重楼、白及、滇黄精、黄栀子、佛手、砂仁、草果等30余种。三是种植模式多样化。有公司、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零星种植户种植等多种模式,以及产业化形式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龙头企业培育初见成效。普洱市以天然药物原料及健康产业资源优势为依托,产业发展呈现企业集聚的新格局,全市有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和相关专业合作组织等300多户,初步形成以普洱淞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汉方制药有限公司、云南高山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体,基本形成了一条从种植、初加工到成品药的产业集群。
科技支撑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以科技项目引领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获得省级生物医药类科技计划项目37项,经费支持2388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经费支持220万元。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科研平台建设。全市生物医药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发展。野生中药材人工驯化种植、良种选育取得突破进展。先后完成了铁皮石斛、白及等野生中药材人工驯化种植及良种选育。中药材创新产品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依托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从民族医药文化中,先后研制出了对常见病、疑难病和地方病有特殊疗效的民族医药制剂50种。重大创新药物、经典名方药物研究开发起步。加强沪滇科技合作。挂牌成立了“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普洱分中心”及“普洱分中心专家工作站”,成功举办了多场生物医药专场对接会,上海生物药业专家为普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