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山东潍坊高密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跟着干部走带着群众干

潍坊学习平台2019-11-05
订阅
作者:孙万前

“出发!”随着领头农机手的一声号令,来自山东潍坊高密市向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0余名农机手,身着印有“‘党支部+合作社’富民”的工装,驾驶着一台台现代化大型农机疾驶而去。“我们这次是去安丘市和青州市开展深耕深翻作业项目,作业面积达4万多亩。该项目完成后每名机手可收入1万多元。”该社负责人、醴泉街道沂东村党支部书记焦宗田说。记者了解到,该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创办以来,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路。

如今,像沂东村这样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在高密市已推广开来。截至目前,高密市共有302个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200多万元,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三方共赢。

高密市紧紧扭住“党支部+合作社”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因地制宜推出不同类型合作社:支部领办型发展模式,主要由党支部牵头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广大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党支部牵头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丽珠源种植合作社,分期分批建成1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赢”。支部介入型发展模式,主要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村“能人”自发创建,村党支部成员通过选举进入合作社关键岗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中,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李家埠村建设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园项目,是由村党支部组织成立世灵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党支部成员、技术能人以入股、自建或承包大棚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户均收入达7万元。支部服务型发展模式,主要由村党支部联系或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企业为依托组建合作社,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其中,胶河生态发展区张家庄村密春土豆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神泉山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全产业链”式的张家庄为农服务中心,开展农资销售、农机服务,村集体按农资销售额、农机服务面积提成,每年收入5万元。

高密市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高密市万俊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

高密市李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国家级合作社

高密市玉玲珑种植专业合作社,省级合作社

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省级合作社

创新永远是事业成功的法宝。同样,创新运作机制是“党支部+合作社”迸发发展活力的有力保障。高密市探索实行“三联机制”推进“党支部+合作社”互促共赢。一是干部联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入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建立“双向培养”机制,将党员培养为合作社技术能手,将合作社技术能手培养为党员。目前,合作社技术能手、管理骨干80%以上为党员。二是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监督保障作用,帮助合作社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机构,落实村社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合作社生产经营事务。三是发展联享机制,构建起合作社发展与村集体受益的链接机制,大力引导村党支部以争取资金扶持、村办企业入股、资产资源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实现集体与农户“双增收”。

舵稳扬帆潮头阔,矢志不渝勇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高密市通过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创新机制,全域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趟出了一条发展富民强村的康庄大道。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高密通讯站
作者单位:高密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翔 李洋 李润杰
潍坊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