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古典家具城上方,“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向世人展示着新会这座岭南千年古邑的深厚文化底蕴。
江门新会区何以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自南宋末年起,古典家具就在新会生根发芽,最终繁衍出“广作”古典家具文化,开创一派先河。她不仅继承了明清家具“广作”艺术传统及精湛技术工艺,更杂糅了华侨文化和西方文化,与“京作”“苏作”各领风骚而闻名全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会古典家具行业从零散走向规模,时至今日,已拥有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专业市场和国内最大的单体古典家具展销商城,建成了十里古典家具长廊,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方圆20公里的古典家具产业集群。依托强大的产业优势,新会区连续两届举办中国(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览会,“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品牌已然享誉世界。
11月15-20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家具协会、新会区传统古典家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览会将在新会古典家具城举行。“规范行业、提升产业、融入湾区”成为本次博览会的主题,紧跟湾区步伐,推广区域品牌,新会古典家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文化底蕴
创下县级行政区全国古典家具“四个最”
新会区作为古典家具三大流派之一“广作”重要发源地、中国传统古典家具重要产区,新会工匠继承了明清家具“广作”艺术传统及精巧工艺手法,糅合了华侨文化和西方文化,其作品堪称“东西方美学交融的结晶”。
随着古典家具的复兴,新会古典家具企业创新思路,在中国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黄花梨等珍贵硬木仿制明清古家具之余,大量汲取西方家具工艺之长,以现代化机器和电脑辅助传统榫卯结构和雕花工艺,使红木仿古家具在完好保存明清古典家具独特韵味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古典家具的生产速度和研发水平。
新会区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
数据显示,新会区现有古典家具生产、销售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年产值超1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经营企业数百家,产品远销国内京、津、沪、穗等大城市,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会区创下县级行政区全国古典家具“四个最”,即全国古典家具生产经营厂企门店最多,达4000多家;全国古典家具“五属八类”的红木原料品种最齐全;古典家具“京作”“苏作”“广作”并存发展,品种最多;“广作”古典家具产销地域最广、最多。
从“无中生有”到“异军突起”,一代代新会红木人身体力行,引领着新会区这个“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的复兴。作为“广作”古典家具最早商业化运作的发源地,新会区于2009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称号;2013年,新会区大泽镇摘得“中国木材与古典家具专业镇”称号……如今,新会区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主要产地,汇聚了全国各地投资者和能工巧匠,共同传承古典家具文化。
产业提质
百亿传统产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文化自信,新会古典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本届博览会以‘规范行业、提升产业、融入湾区’为主题,这正是我们对新会古典家具行业未来发展的定位,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新会区科工商务局局长何卫东表示,近年来,新会区不断思考古典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推出了“一小组一方案三指引”等工作计划,从产业模式、品牌建设、市场拓广、人才建设、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引导古典家具行业提质升级。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制度,结束局部出现的无序的产业布局和低端的价格竞争方式,通过加强监督,促进古典家具行业规范发展。
“谋划新会古典家具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做好产业提质。”新会区传统古典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黄惠满说,新会古典家具行业目前局部仍存在“散”“乱”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协会将积极引导从业者配合政府规范行业发展的措施,并通过做好“新会红木”集体商标申报、加快品牌培育等措施,引导企业抓好产品质量提质。
据了解,为了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新会区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特别是研究制定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规划建设古典家具行业发展区,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对现有古典家具经营主体合理引导至产业集聚区,借此改变遍地开花式的行业发展现状,将以往零散分布的古典家具经营主体逐渐向集聚区汇集。
在经营方面,新会古典家具企业逐渐由“粗放式”向“精细型”发展。充分发挥中国红木委红木与红木制品检测中心新会办事处和已经取得国家CMA资质认证的新汇红木检测有限公司的作用,对古典家具企业严格把好用料和生产质量关,确保产品质量,严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将古典家具文化、古典家具传统工艺、木材及其弃废物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创新融为一体,全面提高红木资源的产品附加值。
为进一步打开市场,使“新会红木”成为消费者心中优质古典家具的代名词,新会古典家具企业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在政府和品牌企业的带领下,搭乘“互联网+”快车,建设古典家具网上宣传平台,开展微营销、全网营销、O2O网络营销模式“三位一体”推广,加快新会古典家具信息和品牌传播,积极推动新会古典家具行业电子商务发展。
品牌提升
推动“中国古典家具之都”走向世界
作为新会区四大特色传统产业企业的新会区森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2017年首次被纳入“四上”企业,且当年利润总额增长10%以上。根据新会区“黄金十条”第四条第一款,政府给予该公司一次性50万元奖励。
森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是新会区古典家具行业首个获此奖励的企业,也是整个行业谋划品牌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会区积极通过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进一步打响品牌。2016年底,新会区启动“传统特色产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同时成立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指导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古典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工作。
2017年,新会区出台促进经济发展“黄金十条”——《新会区促进招商引资支持经济转型发展办法》,为新会企业提供从项目引荐、落地建设到企业上市的全链条扶持,一年最高奖励资金近2亿元。
2018年,新会区出台《新会区古典家具产业规范提升系列文件的通知》,扶持与力促古典家具行业在整合重组、企业培育、质量效益、品牌创建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争取到2021年,培育古典家具规上企业达到5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打响“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区域品牌,新会区于2015年、2017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新会)古典家具文化博览会,积极对外宣传,推动新会古典家具区域品牌进一步走向世界。
“我对红木家具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的目标是把红木家具的品质和品牌做好,在传承红木文化的基础上,把红木家具推向世界。”森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华侨表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文化强国等重大机遇,新会区这个“中国古典家具之都”势必迎来全新的发展。
人才培育
多措并举盘活古典家具人才存量
10月18日,随着“广东省家具行业技术能手”和“新会杯”新会传统家具十大雕刻工艺师奖的揭晓,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家具雕刻职业技能竞赛广东新会赛区选拔赛在新会古典家具城圆满落幕。大赛共吸引了66名木工雕刻精英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投身木工行业20余年的张国松凭借出色技艺夺得桂冠“工匠之星·金奖”。
新会区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工匠文化,建立新会区古典家具工匠数据库。
“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核心在于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认为,政府的支持对新会古典家具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行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其中,人才培养必须放在首位。
王志杰表示,目前,新会古典家具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了15万人,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必须继续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除了培养传统技艺方面的人才,还要培养设计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引领产业不断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这对新会古典家具行业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大赛将为进一步擦亮‘新会红木’品牌,发掘更多优秀人才,为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黄惠满认为,新会区举办全国性权威赛事,既弘扬了行业工匠精神,也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和技术素质,壮大新会古典家具行业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新会区多管齐下助力“新鲜血液”注入传统行业。何卫东表示,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古典家具企业与院校、培训机构合作;二是建设古典家具行业高级工艺师工作站,引进一批行业高水平人才,丰富工艺人才储备,加大古典家具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三是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工匠文化,通过企业推荐、技能竞赛等方式,挑选一批新会古典家具特色工匠,建立新会区古典家具工匠数据库。
“一流的技术队伍才能生产一流的产品,真知识和真技能人才始终是第一生产力!”新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正积极落实对古典家具行业人才,特别是精细木工、手工木工和家具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企业高技能人才养老保险补贴等优惠自主政策,进一步完善新会古典家具行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有效的激励措施,真正盘活产业人才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