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在“杨家菜园”采摘蔬菜 蒋友胜 摄
乍一听,“杨家菜园”就像村民房前屋后自种自吃的小菜园,其实,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安平镇的这个“杨家菜园”占地面积2200亩,常年在菜园里务工的菜农多达300人。最让人惊讶的是,“杨家菜园”里种植的蔬菜,直接销往广州、深圳、香港,还出口到新加坡。
2019年11月20日,虽是寒冬,记者看到蔬菜生产基地遍地的蔬菜都是青翠欲滴,采摘蔬菜的工人穿梭其间。蔬菜基地实现了地埋喷灌系统全覆盖,同时配套建设了容量2600立方米的冷链物流中转库。
记者了解到,为发展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上半年,安平镇党委、镇政府负责人多次前往河南原阳县蔬菜基地以及江苏、安徽等地的蔬菜基地考察,数次邀请河南杨家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到安平镇投资兴业。2018年9月,这家公司负责人经过多次论证、调研、考察,最终,“杨家菜园”高端蔬菜种植基地在安平镇落户。
基地种植的主要产品有广东菜心、青菜仔、芥兰等十余个品种。基地建立之初,河南杨家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就与新加坡农署和香港深水埗渔农市场、深圳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广州江南市场签订了供货合同。“杨家菜园”的无公害蔬菜采摘后直接运往这4个地方。
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包装后直接运往“广深港” 蒋友胜 摄
安平镇领导说:“我们将依托'杨家菜园',整合利用土地资源,重点打造一处集农产品开发、蔬菜科研、种植、销售为一体的万亩果蔬产业园。”
在“杨家菜园”蔬菜种植区,记者看到一块菜地浇水,数不清的地埋喷头喷出雾状的水珠,浸润着绿油油的蔬菜和沃土。据基地技术员介绍,整个基地的地埋喷灌有十几万个,两个喷头之间的距离是8米,每个喷头的喷射直径4米,全部由电脑控制,想浇哪块地,在电脑上划定区域,点一下鼠标就可以。
基地的现场管理既规范又精细。蔬菜基地划分成很多片区,每个片区地头上都立着一个蓝色的公告牌,公告牌上标着种植的蔬菜品种以及责任人的名字,还有带动贫困户的数量。
“杨家菜园”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还是一个扶贫带富的产业工程。记者采访时,蔬菜地里有200多名妇女在采摘蔬菜,加上装箱、分拣、清洗等工种的用工,基地常年吸纳附近3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有70多人。根据工作质量和熟练度的不同,每人每天的工资在80元—160元。“杨家菜园”附近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村民到菜园里干活,每个月又有工资拿。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的愿望,再也不用每年跑东跑西出远门找工作了。
正在蔬菜地里干活的一位大妈说:“我这把年纪,没有工厂用我了。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工资还不低,得感谢镇党委、镇政府给引来的这好公司。”
“杨家菜园”地埋灌溉系统全覆盖 蒋友胜 摄
针对贫困户,安平镇还量身定做了专门的政策:对常年在“杨家菜园”务工的贫困户,镇政府按人数,每人每年向企业补贴300元,再由企业以奖金等激励的方式返还给就业的贫困人员。这样,既避免了平均分摊方式的扶贫,又能调动贫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如今,每天都有几百名村民在地里采摘蔬菜。蔬菜采摘后,村民整理好放在田间,由专人过来收走,再进行菜品分类、包装。包装好后,统一运送到冷库,进行过秤、冷藏保鲜,最后再运往广州、深圳、香港和新加坡。
在蔬菜基地旁,这家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还规划了占地200亩的100座温室大棚,现在正在施工中。在二期规划中,还要再扩大28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还将发展果树种植,到2021年,这个果蔬基地达到1万亩的规模。(商丘日报记者 蒋友胜)
(原载于2019年11月21日《商丘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