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责人在市政控股综合服务大厅综合报装窗口办理业务。陈天阳 摄
区属国有企业是顺义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涌现出燕京啤酒、顺鑫农业、市政控股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区属国企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一路走来,一个又一个“第一”在顺义国资系统诞生。
股改促增速
资本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为了做大做强国企,北京市顺义区不断优化政策,推动企业上市。燕京啤酒和顺鑫控股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开辟融资渠道。1997年6月,燕京啤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11月,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农业类上市公司。
多年来,顺鑫以绿色产业为核心,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成为集“生物酿造、营养肉食、安全农品、科技种植”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2018年,顺鑫农业入选深证100指数。2019年3月1日,根据MSCI官网信息,顺鑫农业被纳入本次新增成分股。牛栏山酒业产销量稳居行业前列,在全国22个省级区域形成亿元级市场。鹏程食品综合实力稳居行业前列,生猪市场份额稳居北京首位。顺鑫品牌在国际国内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重组发展快
新的发展时期,顺义区属企业也面临着突破和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顺义区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通过新建、合并重组等方式,打造专业产业板块,将区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组建完成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投资服务、商业和建筑五大专业板块,新设立5家国有独资公司(大龙控股、市政控股、顺义建投、顺义商业、顺义建工)。
这5家国有企业,是区内相关企业的领军企业,大龙控股是大龙总公司、天竺房地产等房产企业的龙头,承担着新城开发建设的重任;市政控股集中了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承担着顺义北京市政建设的重任;建设投资服务中心集中了北京鑫浩投资中心等区内投融资核心企业,承担着顺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的重任。北京顺义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北京鑫海韵通百货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泰中百商业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成立,实现“精品百货、电器专营、大卖场”三个业态连锁化发展模式。顺义建工由区属三家建筑公司合并重组,承担着施工建设、技术研发、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服务。
顺义市政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水、气、热、煤、车、污水处理等关系百姓民生和支撑顺义发展的单位重组整合而成立的。2018年,为促进市政资源深度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市政控股同市属国有企业和知名民企组建成立2家新公司,与北京静态交通公司组建静态交通顺义公司,致力于构建“互联网+停车”智能化体系,提升顺义智慧交通环境;与碧水源公司组建顺政碧水源公司,将治污工作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已投产运行,使市政基础设施产业链更加完整。
企业的整合提高了区属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开添活力
顺义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了经济功能区企业整合重组,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公司、北京顺义科技创新公司、北京顺义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纳入国资监管范围。
北京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公司作为顺义区第一家整合的综合性国有企业,承担着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178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开发建设和企业生态环境培育的重要职能,是临空服务板块建设的重要力量。公司重点发展了产业投资、资产运营、智慧物业等新兴业务,逐步形成传统主业稳固发展、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
空港开发大力开展招商与项目建设,加强与优秀央企、市属企业等合作,提升公司自身建设实力,引进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总部入驻。
顺义与北京市保障房投资中心合作建立北京市燕顺保障性住房投资公司,为顺义承接中心区功能疏解服务。完成北京综合保税区开发管理中心公司制改造,北京综合保税区开发公司划归国企,进一步理清了产权关系,明确了企业定位。顺义新城地产开发公司划归国资委监管,统筹经营,公司化运作,服务顺义新城建设。生态旅游公司整合区域资源,全力服务首都绿色生态与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
记者手记:国企在改革中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顺义区国有企业既有自来水供给、燃气供应等民生保障性企业,又有燕京、顺鑫农业、大龙地产等大型上市公司,国资国企覆盖面广、体量大,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顺义区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重组、加快小散亏弱企业退出、事企分开等措施提高区属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以国企改革带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