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秸秆变废为宝 田间“垃圾”华丽转身

陕西学习平台2019-10-06
订阅
作者:李佩蓉 朱媛媛

每到收获季节,汉中乡村的田间地头总少不了秸秆的身影。然而与以前一烧了之不同的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华丽转身的秸秆在汉中勉县,可以生产为有机饲料、成为菌床下的基料,也可以制作成草帘和防滑垫;在汉中南郑区,秸秆经过加工变身成肥料;在汉中城固县,秸秆种植土豆技术已愈发成熟;在汉中洋县,秸秆上竟然可以种出豆角……目前,汉中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技工作者和农民、经营户正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将“变形”的秸秆,化为促进农业发展、美化环境、增收增产的美好途径。

在汉中勉县镇川镇红庙梁村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工厂里,村民正在将玉米秆倒入揉丝机打碎。

农户:秸秆成为我们增收的香饽饽

9月23日,秋分,记者来到汉中勉县镇川镇红庙梁村,正是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该村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工厂里,村民拉来刚刚收割的一车一车的玉米秆,过磅秤,一斤8分钱,现场结账。收集的玉米秆通过揉丝机打成碎渣,再喷上牛羊饲料保鲜剂后进入打包机发酵,15天左右就能销售了。目前主要销往该县老道寺镇和新街子镇的养殖大户,也有中间商来收购后销往渭南等地市。

“我们村地处丘陵地区,旱地较多,玉米种植面积大。长久以来,村民大都是将玉米秆就地焚烧,对空气污染非常严重。2018年7月,村上结合脱贫攻坚,以集体经济带动,总共筹措资金50余万元,成立农业互助合作社,建成2000平方米的红庙梁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扶贫工厂。收购玉米秆再次加工利用,生产青储饲料、干制饲料,吸纳全村54户贫困户参加,去年收购了360吨玉米秆,生产有机饲料300吨,收益了1.9万元。今年我们添置了传送带,减少人工成本,预计可以生产青储有机饲料1000吨,收益6万元。”村主任王盼告诉记者。

“现在都禁烧秸秆,我还一直发愁今年十几亩的稻草和玉米秆怎么收拾呢,现在不仅有地方处理了,也有一笔收入,没想到呀!”在谈到最近遇到的高兴事时,红庙梁村农民陈卫兵连声说了几个“没想到”。

对于乡镇来说,每年秋季的禁烧活动任务重,工作难干,往往要和农民打游击战,半夜看到哪里冒烟,就要立刻去阻拦。但是秸秆不烧,无处堆放,没有更好的利用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从扶贫工厂建成后,田间的垃圾变废为宝,半夜骑着电动车走村串户去禁烧的工作永远停留在了红庙梁村村干部的记忆里。

在汉中勉县奕农实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温控车间里,村民正在采摘双孢菇。

企业:种香菇 编草帘 秸秆还能这样用

针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汉中勉县奕农实业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记者在自动化温控生产车间里看到一层层成熟的白白胖胖的双孢菇整齐排列在菌床上,等待工人们来采摘。作为富含10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优质食材,双孢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菌床下面厚厚的基料则由秸秆加工制成。“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为营养料来种植双孢菇,退出来的基料不但可以直接还田,还可以简单地加工制成有机肥。”总经理宁纪峰说。

作为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业项目,企业每年可消化3万余亩秸秆,生产双孢菇后剩余的草炭土混合物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供苗木、花卉、蔬菜、水果等种植,形成了完整的农业循环产业链。

厂区里,刚刚卸下一车秸秆的郭力华擦着汗对记者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养牲口的也很少了,家家户户做饭不是电磁炉,就是液化气,最次也是烧煤,没人稀罕秸秆了,不是扔掉,就是在地里焚烧。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下好了,有地方收秸秆,我们能立即把田‘翻腾’出来,卖的钱还能把下一季的种子钱挣回来。”

在勉县定军山供销合作社草制品专业合作社,只见成捆的稻草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围着一台草帘编织机工作,有的往草帘编织机上传送稻草,有的在卷帘,有的在包扎……一派繁忙的景象。伴着编织机有节奏的“鸣唱”,一根根整齐的稻草经过简单加工后就成为市场畅销的草帘。

合作社主任许力向记者介绍,合作社主要收购稻草和麦秆,将其制成草制品,用于防汛,大棚保暖防冻,树木花卉防冻养护,陶瓷等易碎品运输包装,钢材、重型设备装载防滑垫衬等。“2007年成立至今,已累计利用稻草35万吨,我们将这些不起眼的稻草加工成草制品与省内外2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常年供货合同,产品供不应求。现专业合作社覆盖范围内75%的稻草资源均被统一收购利用。真正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他满脸喜悦地说。

农技工作者:汉中市秸秆仍以还田为主 尚有一定利用空间

9月25日,受访的汉中市农技中心土肥站站长何文介绍,我国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为燃料烧掉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秸秆数量也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农村中秸秆大量富余,许多农民将秸秆的利用由原来的堆积沤肥转变为直接还田。

具体到汉中市,他说,2014年以后,随着秸秆禁烧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进,经多年的探索,汉中市为每年产生的各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找到新的出口,基本可以“变形”为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原料等大有用途的物料,且在汉中市各个县区都有实践,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5%。但目前85%以上的秸秆仍是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经测算全市每年秸秆还田300万亩。还田的好处在于,农作物秸秆中富含大量的氮磷钾养分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用特别明显。连续几年的秸秆还田,能使土壤肥沃、疏松,更加利于农业耕作,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另据了解,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但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它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秸秆的利用还将有一定的空间。

来源:汉中日报
作者单位:汉中日报
责任编辑:何大龙 谢卓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