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金马镇现代农业产业 牟炳文 摄
行走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大棚里鲜花争奇斗艳、芬芳四溢,工人们正采摘鲜花、扎花、装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开远市相距130余公里的泸西县,广袤的土地上,一片连一片的蔬菜在绿水青山中,绘成一幅 “蔬”情画意壮美图景……
“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的红河,绿色发展方式已融入产业建设、经济发展全过程。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上下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技术标准、服务保障,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路子。
工业城市的 “蝶变”
生态新城——开远市 张文海 摄
曾经的开远市上空,火力发电厂的“黑龙”、水泥厂的“灰龙”、解化厂的“黄龙”纷纷从各自的烟囱笼中冲向天空,整个城市仿佛蒙上灰色面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这样的景象,曾深刻于开远市民王芳的脑海:“当时,只想搬离这座城市!”但是现在,王芳不想离开了,站在凤凰山顶眺望,城市被绿色包围,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碧、空气是那样清新!“从来没想过,这座城市会变得这样宜居和有品质!”
越来越多的市民,已经像王芳一样,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转变的背后,是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的有益探索。
在全省工业经济版图上,开远市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拥有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矿。但因煤而生、因煤而形成的火电、化工、水泥等产业,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让开远市在转型发展的审视中,找到了突破口。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努力走出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红河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要求,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共识,重新整合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生活要素,拿出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用“城市转型”撕开遮蔽在上空的“雾霾”。
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工作人员在采摘鲜花 胡彦辉 摄
2016年,凤凰湖“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开远市从石漠化的荒山、石头山、垃圾山和废水塘中“凿出”233公顷凤凰生态公园,建成“一山一湖一湿地”生态核心区,再加上污染治理取得成效,优良的生态犹如“磁力”一般,吸引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育、健康娱乐、康复疗养等服务业集聚发展。
开远市绿色发展的脊梁愈加挺拔壮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启动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建设,实行电、汽、水集中供应和污水集中处理,整合周边“小、散、弱”且高污染的豆腐皮加工厂入园规范发展,有效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立轻工业产业园,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面向东盟的轻工业及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开远市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成为全国100多个产业园中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第一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已入驻国内领先农业龙头企业17家,并与国际高端花卉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开远热电汽循环利用产业园内的豆腐皮加工 洪涂 摄
做优生态、大抓产业的开远市,实现了从“一煤独大、黑色经济、污染之城”到“多元支撑、绿色发展、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城市建成区扩大到26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7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4年的87.7%提升到2019年8月的98.3%;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
特色小镇的效应
弥勒市东风韵小镇 普佳勇 摄
用土黄色砖块造起的“万花筒”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高饱和的“油画”景象;紫色的薰衣草铺洒在朱红色的风车前,在徐徐和风的作用下,和风车一起摇摆……从贵州来的游客朱明丽不停地用手机拍下弥勒东风韵小镇的美景,“生态好、环境美,而且很独特,还要再来一次!”
今年国庆节,仅东风韵小镇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距离东风韵小镇不远的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可邑小镇及开远市知花小镇一样人流如织,成为 “网红”旅游打卡地。
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红河州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在打造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弥勒园林城市、河口国门城市、屏边滴水苗城等一批美丽县城的同时,抓住特色小镇建设的重大机遇,精心布局打造出一批“精而美”“特而强”“聚而合”“活而新”的特色小镇。
弥勒市红河水乡 普佳勇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红河州的特色小镇建设中生动践行,红河州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足功夫,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有机融合山、水、林、田等自然元素,按照“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原则推动生态保护与小镇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小镇生态发展、绿色发展。
今年9月,云南省政府命名21个“云南省特色小镇”,红河州临安古城、西庄紫陶小镇、“东风韵”小镇、太平湖森林小镇、红河水乡、可邑小镇、哈尼小镇、滴水苗城等8个特色小镇获此殊荣,数量居全省所有州市中第一位。
这些生态好、高颜值、有内涵的特色小镇“溢”出良好效应——带动镇村环境整治、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促进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引领文化旅游蓬勃发展,让红河州加速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
特色小镇建设,已为红河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绿色产业的壮大
万亩葡萄园 李荣 摄
不经意间,蒙自市已被绿色包围,老百姓形象地称蒙自是“入城进公园、出城进果园、满城瓜果香”。全市2.67万公顷高原特色农业示范林果,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还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树”。
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森林+林果、森林+中药材、森林+养殖等为内容的“森林+”林业生态产业“多点开花”,让群众心里热起来、双手动起来……
“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红河州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北部县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县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建设为载体,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绿色产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推进、标准化生产、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打造、融合化发展,全力做好绿色有机品牌文章,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茶叶飘香 李昆 摄
今年1月至6月,全州蔬菜播种面积5.15万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9.3万公顷,花卉园艺种植面积1.3万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7万公顷,梯田红米种植面积1.27万公顷……
“六大绿色产业”的发展成效,是遍布山野的盈枝硕果。泸西蔬菜、梯田红米、“丰岛牌”菊花鲜切花、“和源牌”石榴、“云河牌”香蕉等蔬果让万千群众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幸福之路,尝到了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带来的“甜头”,更加坚定了端好“绿色饭碗”的决心。
在生态农业迈出新步伐的同时,红河州还着力优化资源利用、技术标准及服务保障,推动烟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发展,红河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云锡集团铅改锡易地技改搬迁、开远小龙潭热电汽循环(二期)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以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引领的红河工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优化发展之下,“绿色”已成为红河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不甘人后、奋勇争先的红河,正在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途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