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 | “消薄增收”记·杭州淳安:政企民三方联手助药材增值

杭州学习平台2020-01-01
订阅
作者:刘丹丹 吴静

人工初理药材

药材清洗、切片、蒸煮、烘干……2019年12月13日,随着华屏药材加工厂在杭州市淳安县屏门乡正式投产,当地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并成为帮助农户消薄增收的“全新注脚”。

近年来,淳安县把中药材产业列入主导产业,不断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方向。2018年底,杭州市国资委通过“百千万”结对帮扶活动协助屏门乡与华东医药牵线搭桥,联合淳安县工贸公司组建淳安县华屏药材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的落地,也让进一步推动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培育产业、精准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工作有了着力点。

“一亩山万元钱” 精准帮扶补强“造血功能”

屏门乡林业资源丰富,是中药材传统产区,近年来以深化“一亩山万元钱”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林+药”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林下经济产业。2019年,屏门乡新种植中药材7482亩,其中黄精7217亩。目前,全乡累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000亩,预计年增收6000万元。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继山核桃、茶叶之后又一个农业支柱产业。

杭州市国资委和屏门乡党委通过定期研判、组团考察、引入投资主体等举措,推动该项目落地屏门,以这一新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增收。

项目启动初期,华屏药材董事会即明确了企业发展思路,以建立集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药材加工厂为目标,加强与临岐中药材市场、华东医药和相关中药材龙头企业合作。该项目累计投资600余万元用于华屏药材加工厂建设,引进清洗机、切片机、烘干机、蒸煮机等中药材初加工生产设备,建立起一条高质量、多功能生产线。

屏门乡还与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接下来会就人才引进、中药稀缺品种培植、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

 “华屏药材加工厂是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户种植中药材,由企业对本土中药材进行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及销售,积极探索政、企、民三方共赢的新模式。这个占地面积达1690平方米的工厂全面开工后,还可实现年销售额100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就业60余人。”屏门乡负责人说。

打造中药销路样板 药材加工助力消薄增收

近年来,随着屏门乡中药种植的农户逐渐增多,中药材销售又成了种植户面前的一道坎。“现在农民地里都种着中药材,市场不稳定,价格变化很大。”屏门乡佛岭后村中药材种植户郑能平从2015年开始种植中药材,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让自己种植的中药材卖个好价钱。

为了推动中药材发展,助力消薄增收,2018年以来,屏门乡组织人员先后14次赴金华磐安、杭州临安和杭州主城区等地现场考察学习,了解中药材生产标准、政策扶持、加工销售及配套设施等情况,为屏门中药材产业发展求取“真经”。最终,让“低价卖鲜果”转变为“自产自加工”高附加值模式的华屏药材加工厂,成为解决药农中药材销路问题的样板。

品尝特色药材茶饮

 “药材加工厂正式建立,这就意味着我们农户以后不需要再跑去外面销售了,可以直接把药材卖给工厂加工成产品,中间省去很多成本,能卖个好价钱。”郑能平开始盘算着以后的收入,他2019年已经加种了10亩黄精和覆盆子。

来源:杭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铖杰 张一寒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