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
十月金秋,丰收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三峡水乡,田园枝江。
在柑橘合作社,橘农正忙着柑橘“打包”,销往海内外;
在水产养殖基地,“跑道”养的鱼游向全国餐桌;
在油菜种植点,耕种机来回穿梭,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
……
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一改两品五化”为总思路,调结构、提质量、树品牌、强龙头、促融合,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枝江百里洲砂梨
迈向价值链高端 土里长出“金疙瘩”
百里洲砂梨“不论斤卖论个卖”,这是很多枝江人的口头禅。“新品砂梨太抢手了,八九个装的精品一级砂梨市场价128元,12个装的精品特级砂梨卖到228元。”枝江百里洲双红砂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绪双兴奋地说。
曾经,百里洲砂梨因品种老化,销量下滑,许多果农将梨树砍了,砂梨种植面积一度锐减到4000亩。
后来,百里洲镇与省农科院合作,改良品种,引进日本的翠冠、黄金、圆黄、翠玉等,果农重拾信心,种植面积现已发展到近2万亩。“树上种的”高飞了,“水里游的”也不逊色。
枝江江湖密布、水产资源丰富。2015年,做了多年水产售卖生意的贺华山在仙女镇开始了他养鱼事业。
池塘健康养殖新模式
在仙女镇鲁港村“一尘水产”养殖基地,数千条鱼儿正在流水编织的“跑道”上做着“有氧运动”。
说是“跑道”,其实是长22米、宽5米的水泥槽。养殖场里,一字排着9条“跑道”,养着鲈鱼、长吻鮠。
贺华山说,这叫池塘工业化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能让池水像河水一样常年流动;“跑道”尽头,可自动过滤饲料废渣和鱼的粪便,通过管道排到专门处理池,使“跑道”里的水体保持含氧量高、养分充足,养殖的鱼肉质更紧密、鲜美。
他算了一笔账,一条“跑道”的产量相当于过去10亩池塘,年可产鱼2万公斤。
目前,枝江建设节能减排绿色高效养殖示范基地5000余亩,水产品产量8.2万吨,产值50亿元。
百里洲砂梨、玛瑙米、宜昌蜜橘、丰联佳沃雪花牛肉……枝江特色农产品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并逐渐成为优质农产品的标志。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强农产品品质、品牌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电商化营销、绿色化发展——
枝江“一改两品五化”结出丰硕果实,种植类“米、果、菜”、养殖类“猪、牛、鱼”六大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201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2.73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86.8亿元,同比增长2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7元,同比增长8%。
“五化”推动转型升级 从“小而散”到“大而优”
金秋送爽,油菜播种正当时。
机收小麦
10月10日上午,问安镇龙泉堂村粮油种植示范基地,一台耕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快速作业,翻垦、灭茬、开沟、起垄、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次性到位。“节约了人力,节省了成本,农民点赞。”龙泉堂村党支部书记邓平说,原来传统种植一个人一天只能耕种1亩地,现在使用机械化作业,一台机器一天可耕种40亩,极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而且,播下的种子无破损,且分布均匀精度高,有利于油菜成长、成熟。
粮油基地的机械化作业,得益于央企中化农业与龙泉堂村众一合作社的携手。
2017年,枝江引进央企中化农业打造MAP示范农场,提供全要素、全过程的农业生产服务。今年,众一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355亩,与中化农业对接,中化农业采取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机械作业、统一优价收购。“我们提供技术,实行订单式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中化农业枝江项目负责人说。
晨曦微露,仙女镇向巷村65岁的农民周代云正在柑橘园里采摘成熟的柑橘。
周代云和柑橘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最近几年,加入橘缘柑橘合作社后,他尝到了“稳”的甜头。合作社帮他改良柑橘品种、提供管理技术,并负责购买他种出的柑橘产品。
该合作社理事长周代年介绍,2010年,他牵头成立了枝江市橘缘柑橘专业合作社,短短几年就打响了“橘缘”品牌。合作社目前拥有800多名社员,销售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大中小城市,年销售过亿元。
依托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抱团发展”,枝江柑橘产业走出了广阔道路。目前,全市柑橘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70万吨,产值过20亿元。其中,集中连片高接换种8000亩,新建标准柑橘园5000亩。
在枝江农村,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规模化经营比例不断提高;
枝江画廊
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44.5万亩,标准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突破76.5%,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
3个“淘宝镇”,10个“淘宝村”,占全省一半,电商化营销网络密织;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绿色化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五化”转型,大美田园展现蓬勃发展的全新气象。
品牌+科技+金融 为农业发展赋能
品牌、科技、金融“三个赋能”,为枝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保障。
在枝江北站、宜昌三峡机场的线下体验店,在京东商城等电商的线上品牌馆,琳琅满目的“枝滋有味”农产品备受青睐。“枝滋有味”是枝江农产品公共品牌,定位为中高端生态农产品公共品牌,是枝江及周边地区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集合,以“线下体验+线上销售”的新零售营销模式运营。在枝江电商产业园,建有“枝滋有味”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心和质量安全溯源中心,构筑起品牌质量“护城河”。
打开“枝滋有味”礼盒装,谦泰吉白酒、聚然品酱菜、覃姐鱼糕、七星麻油……除自有品牌外,包装外还贴有“枝滋有味”统一标识,受到市场热捧。
信誉靠品牌,品质靠科技。
“今年柑橘长得好,个大颜色正,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在仙女镇向巷村的枝江“最美橘园”示范基地,周代年在查看柑橘长势。
去年,橘缘柑橘专业合作社试种的名优柑橘新品种“爱媛38”,上市短短一个月即销售一空,身价飙涨。今年,他们将推广种植,新品种产量将突破30万公斤。
该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协议。优质无病毒害柑橘苗木繁育中心,每年可为枝江提供优质无病毒苗木40余万株。
类似这样的农业技术合作模式,在枝江农村比比皆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资金从哪里来?
为破解融资难题,2015年7月31日,枝江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社)挂牌成立,成为我省首个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努力让新型农业主体“不差钱”。
截至目前,枝江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9.89亿元,办理涉农担保5.01亿元。去年,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中央财政贷款贴息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枝江模式”向全省推广。
同时,创新推出“信用贷、担保贷、抵押贷、联保贷”等金融产品,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和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不断拓展农产品融资渠道。
从种植端到销售端实施金融创新、科技赋能、品牌赋能,枝江初步形成智慧农业、订单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推进三产融合 从“卖产品”到“卖风景”
现代化养牛基地、田园风光、亲子素质拓展、文艺表演、养牛学堂、全牛大餐……
在枝江牛郎山牛业特色小镇,一座座凉亭、小木屋点缀在园区的柏油小路间,到处是鸟语花香,很难让人将这里与养牛场联系起来。
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贤方介绍,目前该公司养牛场存栏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夷陵黄牛、夏洛莱牛等约1100余头,是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和宜昌市标准化肉牛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场。
养殖区,通过场床一体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变废为宝,还田利用,实现零排放、无污染良性循环。
2016年7月,肉牛养殖院士工作站在丰联佳沃挂牌成立,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研发。
标准化牛舍
一个养殖户新建3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每年饲养30头牛、每年消耗秸秆200吨、年收入10万元……“3321”模式,正带动着养殖户养牛致富。
从肉牛养殖、屠宰分割、加工出口到主题餐饮、休闲食品等,丰联佳沃正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牛业小镇即将推出牛郎山斗牛赛,还将建设牛主题文化公园等,加速养殖、文化、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到那时,我们养牛户不仅能养牛,还能到园区打工!”80后返乡农民陈江源满怀期待。
不仅“卖产品”,而且“卖风景”。枝江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以乡村观光产品为基础,以生态休闲产品为重点,以文化体验产品为特色,吸引东方年华、同心花海、丰联佳沃等社会资本下乡扎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目前,枝江有市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乡村旅游增加值为2.64亿元。
产业融合发展提速,全域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不断优化,“产业强、生态优、生活美”的田园枝江新画卷壮美铺展。
枝江农业大数据
枝江“三农”名片
全国产粮大县、“双低”油菜大县
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
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
湖北省首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
湖北省“三农”综合考评连续多年位居前列
图片由湖北省枝江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