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慕课 | 三江书画赏析③:寿崇德《新安江水电站卷》

杭州学习平台2019-12-29
订阅

寿崇德作品:《高峡出平湖 当惊世界殊》,1964年作,纵140厘米,横70厘米。题识:“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毛主席词意,一九六四年盛夏画新安江水电站水库奇景以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寿崇德并记。”

寿崇德作品:《新安江水电站雄姿》,1964年作,纵130厘米,横47厘米。题识:“新安江水电站雄姿,寿崇德写,颂建国十五周年伟大成就。”

对于杭州建德的山川变迁来说,新安江水电站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之前,建德的自然山水有着“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称,因风景清幽而引人入胜;之后,山还是那座山,江还是那条江,但整个山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为之一新。

之前,历代文人骚客,沉醉于建德的山水,吟诗作文,泼墨挥毫,为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莫过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明末项圣谟的《剪越江秋图》;之后,特别是1958年到1965年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过程和建成之后,建德的山山水水焕发出新的活力。近现代许多著名的书画家慕名而来,如姜丹书、郭沫若、潘天寿、傅抱石、施南池、叶浅予、陆俨少、朱恒、宋文治等,当他们看到截流发电的壮观景象,以及水清雾奇的秀丽风光,感慨良多,纷纷用手中的笔,或书或画,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炽热之情。而将描绘新安江水电站整个建设过程作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产量最多的画家是寿崇德。

寿崇德(1927—2015年),号寿子,浙江诸暨人。1949年毕业于江苏正则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曾受业于吕凤子、潘天寿先生。擅长国画和水彩画。历任浙江省严州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副教授、副校长,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吕凤子》《寿崇德画集》《寿崇德藏画集》等。

与上述几位现当代画家不同,寿崇德由于长期在建德工作的原因,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故而可以常常感受到水电站建设所带来的山川变化。在1959年至1964年期间,年仅三十余岁的寿崇德按捺不住激动与喜悦的心情,频繁前往工地写生,不厌其烦地用手中的画笔,从各种角度来描绘新安江水电站建设的场景,作品被不断地创作出来,如1959年的水彩画《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新安江水电站工地之夜》《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之际》,1960年的水彩画《新安江水电站》,1962年的国画《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图卷》,1964年的国画《新安江水电站雄姿》和《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等等。

《新安江水电站卷》,1959年作,纵34厘米,横217厘米。题识:“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全景,一九五九年三月。寿崇德画。”

汗水与墨汁的辛勤挥洒,得到许多师长们的嘉许,特别是1959年绘制的《新安江水电站卷》,场面宏大,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潘天寿、傅抱石为之题跋,吴茀之为之赋诗:“丹青天地一洪钧,智者自能妙夺真。学古谁言难脱化,写来邱壑崭然新。”同时,这幅作品也为他带来了殊荣,在全国第三届美术展览中一举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潘天寿题字

郭沫若题字

更让寿崇德始料不及的是,1962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参观第三届美术展览中看到这幅作品,欣然为之题耑。随后这幅作品被多家刊物刊登出版,并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来源:杭州市建德供稿中心
作者单位:杭州市建德市文联
责任编辑:俞阳 沈佳迪 张一寒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