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科技馆、现代时尚的摩天大楼……是今天的美丽江北城留给年轻一代重庆人和外地游客的印象。
不过,在上了年纪的重庆人记忆里,江北城是江北公园内的盖碗茶、国际舞,是小贩在撑花街、洗布塘街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还是老城门、江边轮渡、101路公交车、嘉陵江索道的记忆。
正在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的“人与城——何智亚城市影像文献展”,一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江北老城曾经的老街巷子里的日常生活,勾起了不少参观者对老城的回忆。
有趣的街巷地名
记者了解到,10多年来,何智亚拍摄了渝中母城、江北城和南岸老街的大量照片,特别是抢在江北老城消失之前,较完整地记录下了她的历史旧影。
何智亚表示,他的想法是,尽可能用胶片多留下一些对重庆老城的记忆。
记者看到,现场展出的10余张江北老城的旧影,不仅有一二十年前的江北老城全貌,还有江北人一提到就熟悉的街巷,包括撑花街、洗布塘街、戏园坝、汇川街、桂花街,还有保定门、问津门、江北公园等。街巷里喝茶摆龙门阵的老居民,热气腾腾的街边美食,捉迷藏的小孩,还有生活做饭的老人。
撑花街
洗布塘街
“撑花,在川渝方言里就是雨伞的意思,撑花街就是和卖伞有关,洗布塘街自然和纺织染布有关了。”日前,趁着天气晴好,记者带着老照片的记忆再次走进今天的江北城,在江北嘴中央公园锻炼的老居民一提到这些老地名,都显得兴致极高。“看着老照片上我们长大、结婚成家的这些老巷子,现在都消失了。”在江北城居住了40多年的居民李建民告诉记者。
江北城有趣的街巷地名,每一个都记录着一段被历史尘封了的往事。记者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到,撑花街出现在1910年前后,此地多数住户以制伞为业。在四川方言中,“伞”也叫“撑花”,这里故名撑花街。洗布塘街因为清道光年间此地有水塘,有织布人家在水塘里洗涤色布而得名。江北老城的桂花街,得名于清朝末年当地有一片桂花树。金沙打铁街,因紧靠江北城金沙门、多数住户以打铁为业而得名。
桂花街
米亭子
曾经有10座城门
记者从“人与城——何智亚城市影像文献展”获悉,曾经的江北老城,有84条街、巷、路,面积约1平方公里。
早在殷周时代,江北城即成为巴人聚居地之一。巴郡、江州最早的治所曾设在这里,距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重庆老城(记者注:位于今天的渝中区)经历了4次筑城,最终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江北城也经历了3次大规模筑城,形成10座城门。
影像文献展上的江北城保定门、问津门老照片,均为黑白影像,老城墙虽历经沧桑但仍显雄伟。老城门前的民居和玩耍的小孩,给老城门平添了几分宁静和温馨。
江北城的10座老城门,如今保定门及部分城墙还保留着,在今天的重庆大剧院下方,靠近江边一带的公园内,成了今天不少市民锻炼的城墙遗址公园。
保定门
问津门
日前,记者来到保定门及城墙遗址,斑驳的城墙上,上了年头的老黄葛树的根从城墙缝里钻出来,牢牢“咬”住砌墙的条石。城门上,依稀可以看见曾经拴门的孔洞,进出城门前都有一块石碑,分别为:“创修江北城记高学濂”和“创修江北城记福润田”。
据记载,清朝嘉庆三年,清朝政府组织绅民捐款,重庆府江北同知署同知李在文召集民众兴筑周长五华里土城墙,将江北城围合,并开设四城门。道光年间,已形成完整的江北古城,城门数量也由四而八,而八门古城,名气最旺。西南为金沙门,正南为保定门,东南为觐阳门,正东为汇川门,东北为东升门、问津门,正北为文星门,正西为镇安门。到清代咸丰十年,江北城再次扩建,城门也增加了两个,即永平门和嘉陵门,十门古城最终形成。
喝盖碗茶摆龙门阵
如今保留的保定门,修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取“永保平安”之意。
由于保定门紧靠江北城下横街,所以以前必须从码头登上长长的石阶,穿过保定门之后就算是进了城。保定城门其实也是江北城水路门户。
记者采访当天,77岁的黄远琼陪家人从沙坪坝到江北城游览。她在江北城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
“如今的江北城全变了,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黄远琼告诉记者,以前江北城江边是一块开阔沙坝,坐轮渡一般要从保定门出,顺着梯坎到这里。保定门外全是吊脚楼,保定门内一层一层民居往上抬升。
黄远琼介绍,小时候江边很多小船,一到冬天就有很多货船拉着萝卜、包包白菜到江边卖,很多居民就会来买便宜货。“我记得萝卜、包包白两三分钱一斤,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她们来看热闹。有时候大人还会带着我们花三分钱坐轮渡到对岸的朝天门,然后进城。城里的熨斗糕一分钱三个,特别解馋。”
黄远琼印象中,江北城一带曾经有体仁堂小学、洗布塘街小学,小时候她就读江北公园旁边的体仁堂小学。
王家菜园
戏园坝(原名衙门口)
江北公园有不少老人的记忆,公园里喝盖碗茶摆龙门阵的人最多。但凡春日暖阳,这里定会座无虚席,一把靠椅,半壶热水,人们能在这里饶有兴致地听鸟叫上一下午,等天色渐暗后才各自回家。
不仅如此,黄远琼说,当时江北公园内一到周末就有很多人跳国际舞,这是不少人的周末娱乐活动。
对于很多80后来说,江北城在他们记忆里是很多地道美食的聚集地。从小在江北老城长大的张定告诉记者,别看这个小地方,里面聚集了太多好吃的,上横街江北公园门口的胖子妈田螺、刀削面、油茶、糯米团,中月台的豌杂面,还有刘家台的牛火锅……
当然,也少不了过江进城的嘉陵江索道和江北城到观音桥的101路公交车。
本组老照片均为何智亚作品
记者毕克勤翻拍
(稿件原载于2019年11月19日《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