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三大发酵古酒——黄酒、啤酒和葡萄酒中,黄酒是唯一起源于中国的酿造酒,而山东青岛即墨老酒的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以前。
即墨老酒起源于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沧桑,延续至今,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优秀的品质、灿烂的文化,形成了特色即墨老酒品牌文化,成为中国黄酒的北方代表,堪称历史名酿、中华瑰宝。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上回望,与共和国同龄的即墨黄酒厂发展之路可以用“跌宕起伏”来描述。
即墨老酒百年酒窖
从起步到成为“黄酒北宗”
1949年,即墨县人民政府组建“即墨县黄酒厂”(1988年7月更名为山东即墨黄酒厂,2010年9月更为现名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
1978年,对于即墨黄酒厂而言,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即墨黄酒厂新厂破土动工,徘徊了近30年的“年产500吨”的生产瓶颈开始打破,几经扩建后,至1991年拥有了年产万吨老酒的能力。伴随着生产设施的扩建,即墨老酒的品质也赢得了市场认可,在山东省、全国系列评比中,即墨黄酒厂一次次将奖项揽入怀中——山东省优质产品、全国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首届中国黄酒节特等奖、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即墨老酒”声名鹊起,绽放光华。
即墨老酒产能、品牌比翼齐飞的格局,奠定了“南有绍兴花雕,北有即墨老酒”的行业地位,中国黄酒南北派系自此形成。
即墨老酒十年陈酿
从“落魄”到焕发新生机
虽然生产设施、品牌建设走在行业前列,但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即墨黄酒厂占有率每况愈下。为使企业尽快走出泥沼,即墨政府按照“即墨以外都是外”的原则,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1998年11月,即墨黄酒厂产权转让给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新华锦集团成立,即墨黄酒厂成为新华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新华锦集团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改造生产环境、新上包装生产线、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企业下大力气拓展即墨老酒销售市场,创新性推出直营销售模式,即“不设总经销商,开设专卖店直销”,并对销售渠道进行扁平化操作,健全完善流通、医药、餐饮、团购、专销、专卖店等渠道,使其相互补充,互为提升。
直销模式打破了即墨老酒多年来在市场上的沉闷局面,以市场为核心,即墨黄酒厂在生产设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品研发、品质品牌、行业标准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以销促产、以产促销,企业经营与品牌建设、文化建设均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产品屡获国家级、国际级奖项——2006年1月16日,在布鲁塞尔国际评酒协会上海评酒会上,即墨老酒荣获唯一特别金奖;12月19日,即墨老酒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2008年5月,第九届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评酒会上,即墨老酒系列产品获一枚金奖、三枚银奖,是参会黄酒中唯一获奖品牌……
即墨老酒品酒斋
从稳健发展到跨入新时代
2009年,即墨黄酒厂发展的步伐越发稳健,且佳绩频传:6月,即墨市黄酒行业协会成立,即墨黄酒长当选会长单位;11月7日,企业举行建厂60周年庆典暨即墨老酒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授牌、即墨老酒博物馆开馆仪式;2009年年底,“即墨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60年来几代即墨老酒人的愿望。
2009年,企业创新营销模式,在青岛市区内建立2000多个终端点,实现终端直供,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9%,税金同比增长48.6%,均创历史新高。
2009年,公司向新华锦集团回报1100万元资金支持,改写了以往需要集团“供血”的历史。
2010年,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实现了“产量过1万吨、销售额1亿元、利润1000万元、税收1000万元,较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对黄酒厂有限公司而言,最大的事件就是100%股权的拍卖。最终,山东新华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至此产权关系理顺,为企业发展理清了障碍。
“2009-2015年,连续七年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纳税额占即墨全部黄酒企业纳税总额的90%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7月,黄酒厂搬迁扩产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设备安装并正式投产,企业年产能达2万吨。现在的黄酒厂不仅产能比之前翻了一番,产值和营销收入也提高了20%,2018年上缴税金3800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上缴税金2800万元,2019年全年预计上缴4000万元。
在注重企业发展同时,黄酒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每年拿出10余万元投入到慈善及公益事业。其中,2018年与慈善总会合作设立500万元慈善冠名基金,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及公益事业;与甘肃文县建立帮扶关系,每年给予其帮扶资金3万元……
现在,即墨老酒厂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据了解,目前即墨老酒IPO上市的各项筹备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上市成功后,借助资本力量,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将做大即墨老酒品牌,力争五年内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产量3万吨,上缴税收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