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以开放的胸怀、务实的行动、优质的服务,全力做好来宿创业人员的保障服务。”近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由宿迁高新区举办的“汇智宿豫 共创未来”第二届宿迁高新区科技人才恳谈会上,宿迁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孟凯向高层次人才发出邀请。
此次活动,宿迁高新区共引进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名,签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协议7份、高层次人才创业协议1份。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宿迁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宿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4家,2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省创新型企业”100强。宿迁高新区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83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国家级项目47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费支持近1亿元。
完善政策体系,激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
宿迁高新区结合宿迁市“人才新政12条”,制定出台了《宿迁高新区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宿迁高新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奖励政策。着力打造以创新驱动、人才奖励、专利奖励政策组成的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这些政策涵盖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各个项目,奖励标准均高于市、区奖励,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宿迁高新区科技局人才科科长席鹏介绍,“2019年上半年,宿迁高新区共兑现创新驱动奖补资金202.5万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奖补资金138万元。”
受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今年3月,江苏省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宿豫团团员张祥军投资创办宿迁博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并引进香港大学电子与通讯工程学院张言明博士,致力于LTCC(低温共烧陶瓷)射频元器件的研发及应用,开发出具有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5G无线通讯、物联网、无人驾驶、移动终端所需的片式小型化射频元件,填补国内空白。
强化人才引领,点燃创新发展“智力引擎”
宿迁高新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轨并行”,联合宿豫区内科技、经信等部门,打造产学研联合创新品牌活动,先后举办高峰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双招双引”活动,为高质量发展点燃“智力引擎”。
宿迁南钢金鑫轧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船用型材领域最高水平生产企业,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军用型钢供应商之一,南钢金鑫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在国内占据前三。
2016年,宿迁南钢金鑫轧钢有限公司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苏航团队,双方合作项目“高强度耐低温海洋工程球扁钢研发及产业化”成功获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团队开发出了国内最高等级的船用球扁钢D40和国际最高等级的船用球扁钢E36,打破了传统钢铁存在的高强度与高韧性、耐低温、良好焊接性能矛盾的技术瓶颈,改变了我国海洋工程所需的D/E级高强度型钢依赖进口的现状。
目前南钢金鑫已成为中船工业、中船重工、中远船务等国内知名船企的优质供应商,2018年销售总额达13.17亿元,纳税额3939万元。
2018年以来,宿迁高新区先后成功举办了17场招才引智和产学研对接活动。促成园区20余家企业与30所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协议,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个,落实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3个,创新项目9个。
做好服务保障,打造栓心留人“生态环境”
宿迁高新区着力整合各类资源,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人才保障服务体系。2015年以来,该区共为200余名优秀人才提供个性化免费体检和医疗服务,为70名人才成功申请“购房券”595万元,通过“人才贷”“豫微贷”等途径,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贷款服务,支持领军创业人才企业挂牌上市。
宿迁波尔高压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云峰是宿迁市引进的首位宿迁籍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2009年,魏云峰回乡创业,创办了宿迁波尔高压电源有限公司。2017年,公司发展迅猛,业务量急增,急需流动资金新建生产线和购买设备。
“当时我们缺乏有效贷款抵押物,申请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回忆起创业的经历,魏云峰感慨地说,“多亏宿迁高新区领导多方帮忙协调,申请到了3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的‘人才贷’,为我们企业不断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为切实提高人才“承载力”,更好地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宿迁高新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采取自建或与高校院所联建等方式,新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截至目前,宿迁高新区已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5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1家,基本实现大中小企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