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旅发展 | 四川通江:在“红色”上做文章 在“全域”上促融合

四川学习平台2019-11-13
订阅
作者:李俊如

今年1-9月,通江县累计接待游客513.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12亿元,带动5600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拉动1.2万余农村群众稳定增收。数据的背后,是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并重、红色引领和融合发展结合、高质量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缩影。

全域规划

——构建红色旅游大格局

对通江而言,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就是红色。如何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突出“红色”这个主题,该县首先从构建红色旅游大格局着手,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古田、井冈山等地学习考察。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高标准完成《通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总体规划》等12个重点规划编制,为全县旅游发展勾画出蓝图。

错位发展是通江县全域规划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以创建川陕苏区王坪国家AAAAA级景区为重点,对红色旅游精品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以空山战役纪念园、诺水河地质公园为依托,开发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区;以毛浴古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兴隆、春在、广纳等地发展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打造水上休闲旅游区;以银耳产业园、龙池谷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依托,建设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区。目前,川陕苏区王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省级资源质量评审,诺水河成功创建为世界地质公园,唱歌石林AAAA级景区正在进行质量等级评定,累计建成新华村、渔池村等2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王坪烈士陵园

全域配套

——促进红色旅游大提升

如何促进红色旅游大提升?通江县通过实行全域配套,让“龙头”强起来,让环线“动”起来,让旅游“靓”起来。

做强景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高品位建设县城、王坪、空山、毛浴“四大精品景区”,打造县城—王坪—空山、毛浴—至诚—王坪、县城—春在湖—毛浴“三条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王坪烈士陵园为重点,以毛浴、永安、两河口、空山为节点的红色旅游带,让“龙头”强起来。

“串珠成链”。狠抓旅游交通建设,全力支持巴万高速、镇广渝高速建设,提升县域旅游大环线和围绕县城周边的旅游小环线,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开通旅游客车专线,完成王坪红色旅游环线等多条红色旅游道路建设,基本实现了A级景区快速串联,让环线“动”起来。

连线成面。以县城为中心,沿大通江河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知名红色生态旅游区。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完善交通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巴山民宿建设,提档升级沿途风貌,丰富休闲娱乐项目,推动大通江河流域形成一个大景区,让旅游“靓”起来。

毛浴古镇

全域联动

——推动红色旅游大融合

红色旅游融合,在突出红色的同时,通江县坚持全域联动,推动文旅融合向高质量发展迈步。

近年来,通江县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累计开发旅游产品100余种。以大巴山干部学院为载体,开发祭拜革命先烈、重走红军路等研学旅游活动,累计接待各级党性教育培训班10余期。以传诵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为抓手,创新开办“四讲四赛”乡土综艺节目,激励引导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农旅融合是通江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围绕“红色、绿色、有机、富硒”金字招牌,加快推进银耳、茶叶、中药材等“六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建成了一批以新华村嘉年华农耕文化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以王坪全国中医药博览园为代表的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

在加快农旅融合的同时,通江县还着力推动城旅融合,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推进魅力山水红军城建设,完成了列宁公园、川陕省委党校旧址改造提升,并依托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启动实施红军街项目,借力壁州廊桥,建成集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规划、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壁州创谷”,城市旅游推介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单位:巴中日报社
责任编辑:王姝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