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浚县王村:省级文明村里的文明事儿

河南学习平台2020-01-06
订阅
作者:王玉姣

鹤壁市浚县屯子镇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合军(左)将锦旗交到浚县屯子镇周村中心校校长(右)手中,以表扬该校学生王浩然(中)拾金不昧的行为 王玉姣 摄

“乡亲们,咱村的王浩然同学在村文化广场捡到20块钱,他把钱交到了村委会,是谁丢的请来村委会认领。”2019年12月28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屯子镇王村的大喇叭里播了一条村内新闻。“乡亲们,王浩然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表扬,村委会经过研究决定给他送一面锦旗!”没过多久,大喇叭里又播了一条村内新闻。

王村日前被评为河南省级文明村,村里大喇叭播的这两条新闻正是该村文明村庄创建效果的一个缩影。

2019年12月31日,记者来到该村,感受文明村里的文明氛围。

8岁孩子捡钱后主动交到村委会

2019年12月28日中午,8岁的王浩然在村文化广场玩耍时看见地上有个红包,他捡起来打开一看,里面有20元钱。随后,他顾不上回家吃午饭就来到村委会院内,把钱交给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合军。

“我那天中午值班,这孩子把钱交给我让我帮忙找失主,我很感动,这么小的孩子或许还说不清什么是文明,但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王合军说,他随后就通过广播寻找失主,还把消息发到村民微信群中,希望大家一起帮忙寻找失主。

令王合军没想到的是,消息发出后并没有找到失主,却收到了村民对王浩然的赞扬。

“大家都说,王浩然虽然年龄小,却‘办了大事’,更能体现我们省级文明村村民的风采。”王合军说,王浩然今年8岁,他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父亲因患重病无法劳动,家中全靠母亲种地维持生活。由于家庭贫困,王浩然在饮食、穿着上和同龄人差了很多,所以他捡到钱后主动上交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

2019年12月31日,王村村委会决定给王浩然送一面锦旗,一是为了表扬王浩然拾金不昧的精神,二是鼓励其他村民向他学习。王浩然就读的浚县屯子镇周村中心校也在全体大会上号召其他同学向王浩然学习。

“爸爸妈妈从小就教我,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而且,村里很多人帮助过我,那20块钱可能是帮助过我的人丢的,我更不能要。”王浩然接过王合军送来的锦旗时说,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

有了村规民约,村民行事有了准则

王村的文化宣传墙 王玉姣 摄

“浩然这孩子真中!”“以后得教育孩子向浩然学习。”记者在王村采访时,村民提起王浩然时纷纷这么说。该村到处可见的墙画也是风景,内容多与孝老敬亲、勤俭持家、厚道宽容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关。

“俺村是这一片儿有名的文明村,村里很早就有水泥厂和压铸厂,大家不用出去打工,谁家有红白喜事,大伙儿一起帮忙,村里还有很多志愿者,村民之间很少发生矛盾。就连邻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俺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夸俺王村村风好、村民人品正。”该村村民王彦军说起自己的家乡时很自豪,他觉得王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离不开“红八条”的功劳。

“红八条”是什么?记者在村里采访后了解到,“红八条”是王村的村规民约,“红八条”明确规定,如果村民中有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乱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规划房屋乱建者、配合村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不执行村“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村委会将对其设置考察期,重点关注、教育引导,情况严重的还会有相应的处罚。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这些规矩,村民们就有了行为准则,村里很快就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人的氛围。”王合军说。

“村里经常开展争做文明人活动,2019年涌现出上百件孝老敬亲、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王合军说,该村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着手,促进村民文明程度提升,推动村内各项事务顺利开展。

文明之花结出果实,王村前段时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开展评选树标杆,红白喜事有标准

“这两年我们加大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村民的娱乐场所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树标杆活动,鼓励村民向标杆看齐。”王合军说,硬件环境好了,但是文明乡村建设不仅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通过调研,他们发现村里存在宴请跟风、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村委会每半年组织群众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议活动,为村民树立道德标杆,村里也因此涌现出一批“文明代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一家影响那一家,村民们现在有空儿就到文化广场参加活动,打麻将的现象少了,讲文明的人更多了。”

“我最服气的就是村里组织的红白理事会,有了一定的规矩,大家不用再拼面子,村里的宴请风气好了很多。”该村村民张新卫说,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促进新农村新风貌的形成,实行红白理事会会长负责制,由会长全权负责全村红白事的管理和监督。

王村制订了婚礼标准,婚庆场地布置费不超1000元,不请乐队、不搭戏台,非亲属礼金不超过200元,人数不超80人,酒席每桌不超500元,迎亲车辆不超10辆。“喜事俭办有道理,大家的负担减轻了,不再攀比,避免了大操大办,这样的文明村咱老百姓都喜欢。”张新卫说。(淇河晨报记者 王玉姣)

(原载于2020年1月3日《淇河晨报》2版)

来源:淇河晨报
作者单位:鹤壁日报社
责任编辑:安建军 李雪 郭红艳 田建光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