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被誉为“百工之乡”,孕育了100多种民间工艺,其中,瓯绣之名家喻户晓。世人皆晓瓯绣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却对瓯绣背后庞大的温州刺绣艺术门类,以及温州刺绣源远流长的“宗族血脉”与发展历程知之甚少。
1983年,瓯绣《牡丹孔雀图》参加日本石卷市展览会。
万象入绣 书画添香
寻常百姓物什成为艺术品
古时候,温州十三四岁的女孩会跟着母亲学习刺绣针法及女红,这些绣房习作正是温州刺绣工艺的起源。彼时刺绣所用多为平针绣法,图案以花草鱼鸟为主,多绣于日常用品及服饰上。及至宋时,温州刺绣已经实现了从单面绣到双面绣,由小幅到大幅的转型,针法则仍以平针、长短针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佛教文化的兴起,事佛绣品也诞生了,莲花等带有佛教色彩的意象被引入刺绣,甚至有佛教徒以头发绣制佛经、佛像,以表虔诚。
明清时期,刺绣工艺逐步向艺术品发展。除了事佛刺绣、生活用品刺绣的广泛应用外,还出现了作为艺术品供人观赏的刺绣画片。清末民初,温州刺绣名家林森友将湘绣的“画片”制法引入温州,温州刺绣画片因而诞生。一时间,花鸟走兽、佛像佛经、仕女华盖、诗词山水纷纷入绣,不同针法灵活变换,散线、金银线穿插点缀,温州刺绣工艺的表现力空前丰富。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开始设立专业绣铺,包绣官衣、锦服、戏装、蟒袍、绣片等,民间刺绣作坊也纷纷出现。
谢灵运-登江心孤屿 十字绣
及至1916年,温州设立了刺绣局,雇用民间男女绣工做刺绣品,专做出口贸易。“美大”等十余家绣花庄相继开设,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到民国十五年,温州男女绣工已有近800人,技艺高超的艺人40余人。到了三四十年代,由于海外市场开拓,在温州家家户户都参与刺绣加工,一时间加工人员达到30万 人。这一时期,不少著名书法家、画家加入刺绣行业,设计刺绣画稿,温州刺绣“绣画合一”的特征日益突出,绣品的整体艺术品位也得到提升。例如,当时温州女国画家蔡墨笑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展出,其亲自作画并刺绣成的《繁籐鸳鸯图》甚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优秀奖。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温州刺绣先后衍化出瓯绣、十字花、发绣、钩绣、绒绣、电脑绣花、畲族民间刺绣等刺绣工艺品种。
玉指添春 金针逐翎
匠人匠心绣出“金名片”
刺绣文化源远流长的鹿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刺绣大师,如施成权、林媞、孟永国、张国民等,他们传承传统绣艺,积极创新绣法,为鹿城绣出一张极具代表性的“金名片”。
《荷墨》双面异色绣
生于温州瓯绣世家的施成权,是施氏瓯绣第三代传人,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瓯绣代表性传承人。17岁起,施成权便师从老艺人张仲光及其父施希华学习瓯绣技术,一绣便是45年的光阴。2005年,她创办施成权瓯绣工作室,致力于创作新型精致瓯绣作品,完成瓯绣历史上第一件双面异色绣作品《荷墨》与第一件双面全异绣作品《王者雄风》。几年间,她创作的20多件瓯绣精品在省级、国家级的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送往世界各地展出。
鹿城同样也重视刺绣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刺绣非遗进校园”工作开展。目前,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温州城南小学等中小学已相继开设刺绣课外活动课,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瓯绣专业课程,温州大学则设有温州市发绣研究所。同时,鹿城设立刺绣名师工作室,推荐并支持刺绣艺人参评职称及荣誉评选,在行业内形成专业引领、多元成长的刺绣研修文化氛围。
截至2018年底,鹿城现有中国刺绣艺术大师1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5名,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浙江省非遗传承人6人,温州市非遗传承人3人,鹿城区非遗传承人2人。而鹿城刺绣行业现从业人员更达1500人,随着这个数字的不断增长,鹿城刺绣的未来也更加令人期待。
登堂入室 名传万里
鹿城刺绣精品“走出去”
鹿城刺绣源远流长,享誉天下,早在唐咸通八年,便有鹿城刺绣佛像出口日本的记录。如今,鹿城刺绣珍品前往各国展出,引无数外国贵宾争相竞拍、外国博物馆纷纷收藏,也成了中国与他国友好往来的代表性礼品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逆转了温州刺绣艺术的颓势。1954年,城区先后成立了温州市第一刺绣生产合作社与第二刺绣生产合作社,后两家合作社并为温州市瓯绣厂。
20世纪末,经济形势转变,温州刺绣产业在步入下坡路,一群“卫士”则以隐忍坚守书写出感人的护“绣”历史。温州瓯绣厂采取一分为三的策略,即原瓯绣厂、小南门经营部、解南经营部三块,自负盈亏,保存实力。2007 年,温州瓯绣厂终于等到天明——由张国民、林媞、李小红等一批技艺精湛的瓯绣艺人组成的温州市耿明瓯绣艺术研究所历经6年发展,携水墨绣、装饰绣、书法绣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与温州瓯绣厂兼并,确立新厂以“生产商品求生存,创作精品促发展”的全新发展方针。同时期,原温州市花边厂设计室主任王劲忠在亲自成立的十字花绣研究室里,大胆创新,将十字花绣的地位从日用型产品提升到欣赏型装饰画,为十字花绣开辟了一条发展之路。发绣艺术则因上个世纪经历魏敬先的充分研究,进入品牌创立时期,且因其多样的表现手法与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频频登上外交舞台。
风车 十字绣
多年来,鹿城刺绣艺术家与多国刺绣艺术家同台斗艺,相互交流,碰撞鹿城刺绣艺术的智慧火花。1999年,刺绣艺人林媞两次代表瓯绣最高水平参加世界博览会;2000年10月,6幅来自鹿城的发绣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出;鹿城刺绣艺人及其作品曾应邀前往数十个国家参与展出,其中,魏敬先、孟勇国、万升平还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科恩大学及泰国等地展览和现场表演发绣技艺。一位位刺绣名家,一幅幅刺绣作品,飞向世界各地,国际友人们对鹿城刺绣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杭州G20峰会可谓是全球关注焦点,彼时鹿城刺绣的精彩亮相让许多人印象深刻。施成权瓯绣作品《集瑞图》、林媞瓯绣作品《锦羽迎春》、陈小燕瓯绣作品《国色天香》、孟永国发绣作品《白头偕老》、万升平发绣作品《秋山图》在G20峰会上展出,引起轰动,后被杭州西湖国宾馆永久收藏。2017年,鹿城刺绣惊艳亮相上海滩,华丽呈现温州23位刺绣艺术家的近百件刺绣精品。2019年7月,鹿城刺绣首个个展——“一针一线绣匠心·千丝万缕中国梦”暨施成权瓯绣作品展举办,展出瓯绣精品50余幅,对瓯绣的传承以及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松鹤图(局部)瓯绣
鹿城刺绣艺人们的刺绣作品还受到国际友人广泛好评,大量作品被作为国家领导人外事交往的国礼赠送给国外贵宾。未来,鹿城将借助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等展会展销平台,组织刺绣艺人或刺绣作品赴各地参加非遗、民俗、文化等活动,将鹿城刺绣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同时,由鹿城区委、区政府牵头,每年将举办一次鹿城刺绣展,并同期配套举办全国性的刺绣艺术论坛,将各地大师、专家请到鹿城,通过精品展示、评审评奖、学术交流,让鹿城刺绣吸收各地刺绣技艺精华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见证鹿城刺绣的蓬勃发展,让精美的绣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