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五下午4时,是中山市板芙镇板芙小学的大课间时间。这时候走进校园,就能看到720多名学生,手里都拿着两根细棍,一个个彩色的塑料空竹在小棍间上下翻飞。自2008年引进抖空竹,这样的场景在板芙小学已坚持了11年。如今,只要是从板芙小学走出去的师生都会抖空竹。2019年12月,板芙小学通过“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评审和公示,并展示了壮观的“百人空竹操”,“空竹”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学生们手中获得了“新生”。
“空竹”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学生们手中获得了“新生”。
学校“抖空竹”11年名声在外
“2008年空竹项目引进之初,有的老师和家长不理解、甚至不支持,怕抖空竹占用时间,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没有因为玩空竹成绩下降。从此空竹就在板芙小学扎根下来,空竹项目也被学生和家长认可。”板芙小学校长吴肇葵回忆说。
除了家长的不理解,空竹教学初期,缺乏师资成了最大问题。由于国内师范院校没有空竹专业,板芙小学就找到经常在中山市岐江公园玩空竹的退休老人赵清新来校传艺。同时,让老师“走出去”,选送教师到空竹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学艺,再回来教学。
现在,在学校办公室里大多能找到空竹,“学校老师无论是教哪个学科,都会几个基本的空竹招式。”吴肇葵从办公桌边拿出空竹,熟练地抖了起来。他手上的塑料双头空竹也是学校发展的第二代空竹。
2014年之前,板芙小学教学使用的以单头空竹为主,由于单头空竹转速快、控制难,学习难度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2014年,学校决定发展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双头空竹。“单头空竹转动起来响声很大,在操场抖空竹教室里都能听到,而且动作飘逸,双头空竹转动起来没有声音,动作花样多、上手也快;现在学校形成了优势互补、单双头并举的良好局面。”吴肇葵说。为推广双头空竹,学校聘请西安知名空竹教师范勤文、周文莉夫妇来校授艺,并邀请珠海市、中山市三乡镇空竹协会的空竹爱好者来校培训。
2013—2019年,两次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并受邀参加央视拍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录片作为国家非遗项目演出、中山市第八届运动会开幕式和2019 年广东省校园足球高中(职中)总决赛开幕式上表演。
板芙小学针对四至六年级学生组建了20多人的校园空竹队。
学生“抖空竹”自创新招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空竹的兴趣,板芙小学每年定期举办“校园空竹擂台赛”、“空竹文化节”、空竹才艺表演等活动,评选各年级空竹达人,充分挖据空竹的潜在价值,提炼空竹精神。学校还针对四至六年级学生组建了20多人的校园空竹队。
2019年12月11日下午4时,板芙小学的师生们齐刷刷站在操场上。“悠悠球”“高抛”等招式在同学们手中展现,其中有不少都是学生们自创的招式。“就和曾经流行的悠悠球一样,学会了空竹后,技术好的孩子就喜欢发明一些高难度动作,其他同学和老师也会向他请教。”板芙小学空竹教师梁茵拿着蓝色空竹,正尝试表演学生自创的动作“悠悠球”。
2019年12月,板芙小学通过了“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评审。在初评中,该校的100名学生表演了壮观的“百人空竹舞”,学生们穿着统一服装,随着音乐不断变换着“叠罗汉”“舞动空竹龙”等高难度动作。“我家两个孩子都参加了空竹舞表演。平时回家他们都会跑到小区篮球场玩空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注意力,我们很支持。”家长凌平说。
空竹在孩子们手中玩出了新花样。
教师自编“抖空竹”教材
“空竹这一国家非遗项目能够在板芙小学传承和发展,最重要是学校能把传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来教学,即使经历了三任校长,坚持空竹教育的想法依旧没变。”吴肇葵说,2008年开始教授学生抖空竹后,板芙小学把空竹正式纳入课程计划,每周抽一节体育课教学生抖空竹。
该校还自主编写了3本教材,总结多种空竹动作、技巧。“我们制定教学计划,要求在体育教育中让不同年级的孩子掌握不同难度的空竹动作。”吴肇葵介绍说。
11年来,板芙小学每年投入三四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空竹教学,还开发了两个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小学特色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和《构建农村小学空竹文化特色的实践研究》,撰写空竹论文12篇,开发空竹教学研讨课20节,总结学生空竹作品集2本。其中,论文《学校空竹活动发展初探》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征文大赛一等奖,课程《空竹花样飞》入选为中山市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空竹启动》参与中山市微课评比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