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振兴│什邡红豆幸福里:乡村振兴展新颜

四川学习平台2019-10-21
订阅
作者:何小米 朱丹 肖宇 张晓玲

荡一次秋千,寻找儿时的乐趣;乘一列幸福小火车,体验沙漠景观的风情;系一根红绳,感受爱情的甜蜜……9月28日,四川省德阳什邡市师古镇红豆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红豆幸福里”项目在这里举行了揭牌仪式。伴着欢快的锣鼓声,当地群众和游客一同见证了“红豆幸福里”开门迎客。

“这个地方真漂亮,大家一起来录个小视频!”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群游客在师古镇红豆村红豆幸福里的花海中翩翩起舞,好不热闹,络绎不绝的游客正在让这个曾经平凡的村落越来越热闹。

幸福里游客如织

近年来,师古镇红豆村以“百年雪茄·千年红豆”为载体,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1.0到4.0版本”的华丽蜕变。

刷新颜值 扮靓农村生活

红豆村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起来的新村,在重建过程中,当地挖掘千年红豆树文化资源,打造“中国婚庆特色村”,让这座小村庄焕然一新。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小村庄,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光彩。

如何进一步整治人居环境,扮靓农村生活?红豆村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该村通过垃圾分类治理为环境“洗脸”,完善基础设施替乡村“穿衣”,提升风貌亮化给村庄“化妆”,将文脉资源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同时融入爱情文化元素,提升房屋、围墙、庭院等风貌,打造了雪茄文化长廊、婚俗文化体验馆、童话世界游乐园等,重新定义了新时代田园生活。

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乡村旅游又一典范之作,正吸引着八方来客……这些如同“世外桃源”的景致,正是什邡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又互为融合的生态田园所激活的一池春水。

幸福里花海

产村相融 鼓起农民腰包

红豆幸福里项目是由红豆村及邻近的洛阳村260户农户出资占股,村组集体以四荒地、水井、河道等闲置资产入股并引入两家社会资本联合投资,实现共同经营。通过整合资源,将地域相邻、产业相辅的村落集聚起来,探索出了“联股本、建景区、富民生”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村落变景区、红豆树变摇钱树的“四变”飞跃。

乡村振兴,农民是最终“受益者”。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度,红豆村党支部按照“党支部+合作社”的思路,组织成立“什邡市红豆红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首批入社农户就达260户703人,其中贫困户32户。专合社还组织周边百姓组建保安、保洁、文旅管家、职业烟农等劳务团队,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不断让农民参与并分享乡村产业振兴的收益。

师古镇红豆村村主任鲁跃明表示,红豆幸福里项目的建设以来,项目区内的村民通过入股、自主创业、参与公司的管理、经营,通过这些方式,从9月到12月这三个月,我们预期的人均收入增量会接近一千元钱。

红豆村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优先雇用+项目认领”、“公司化运作+监督机制”的模式,使村民、村组集体、社会资本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变股民”。

幸福里儿童乐园

家乡就业 留住过往乡愁

乡村振兴,既要追寻发展,更要留住乡愁。良好就业空间和美丽家乡的感召力,吸引了本村大学生鲁庆返乡就业,她告诉记者:“家乡现在焕然一新,我目前的工作是广播和讲解,希望我能把家乡的故事传递给每位游客,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建设家乡、回报家乡。”

无独有偶,常年辗转在各地打工的村民刘邦宇今年回到家乡,在了解到村里要实施这个项目时,他毫不犹豫的带田入了股,并应聘上了保安的职位。“家乡变化很大,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方面能够挣钱,一方面还可以分红,很满意。” 刘邦宇如是说。

红豆幸福里项目一期工程实施以来,本村及周边村落40余人经过公司专业培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下一步,该项目还将依托婚庆文化底蕴,打造民宿旅游,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千年红豆树熠熠生辉,幸福小火车缓缓前行。

幸福里小火车

如今,师古镇红豆村,产村融、环境美、民风淳、钱袋鼓的幸福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什邡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邹强 邓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