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是教育的精髓与灵魂。传统文化和教育相结合,能让文化有更好地传承,当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之中时,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炫丽的色彩。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周四下午,江苏省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一、二年级的14个国学社团都会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的学习。
国学立品、经典育人是该校推广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学校还从《论语》《孟子》《大学》等国学经典中精心挑选了100个富有哲理的句子,在三、四年级进行“经典百句读”活动;面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校引入了知晓度颇高的唐诗大讲堂和宋词大讲堂……今年,该校武术社团应运而生,为国学智慧添砖加瓦。
今年,靖江市教育局出台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品味古韵”进课堂、“践礼修德”主题实践、“传承弘扬”涵养育人三项重点行动,共计10项主题活动,每项主题活动选定1~5所重点承办学校,以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
靖江市教育部门联合文化部门,不断整合力量、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把各类传统戏曲、文化传承项目引入校园,带进课堂,让广大师生接受熏陶、提升情趣。各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深挖靖江宝卷、孤山泥狗子、竹编技艺等本土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
竹编技艺进课堂
学生迷上“孤山泥狗子”
靖江市孤山镇初级中学编印《孤山泥狗子》校本教材,结合每年“三月三”庙会,组织学生展示泥狗子作品,对非遗项目“孤山泥狗子”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孤山泥狗子的基础上,靖江市莲沁小学创新发展了泥塑技艺,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神话故事为背景,开发了系列泥塑课程,开辟专门陈列室展示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的浓厚兴趣;靖江市实验学校、外国语学校、生祠镇中心小学等着力打造锡剧特色校园。生祠镇中心小学孩子们表演的锡剧选段《智斗》《岳母刺字》《绣红旗》《奔袭》等在靖江市“春之声”节目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靖江市城中小学充分挖掘书法传统艺术的文化育人功能,成立了10多个学生硬笔字、毛笔字书法社团,构建“墨香·书香·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通过练字来成为体健之人、尚美之人、智慧之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每年春节前夕,该校组织书法社团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义务为群众写春联,组织学生义卖自创的书法作品来捐助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精神锤炼。2017年该校被教育部评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靖江市孤山镇中心小学则把“民族乐器进校园”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立足点,结合学科特点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为此,学校组建了学生民乐队,聘请专业教师现场执教,每周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排练。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奏技巧在这样的锻炼中突飞猛进,民乐队成员能熟练使用阮、扬琴、琵琶、笛子等乐器合奏出《马洲春早》《金蛇狂舞》《彩云追月》《山之魂》等曲目,赢得老师家长的赞赏和认可,并在泰州市、靖江市多届文艺节上有精彩表现。
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主线,通过一项项“品味古韵”进课堂、“践礼修德”主题实践、“传承弘扬”涵养育人主题行动,江苏省靖江市已逐渐培育出诸多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成为启迪青少年智慧、涵养良好人格、促进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