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科右前旗: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花开并蒂”

内蒙古学习平台2019-10-22
订阅
作者:胡日查 时秀霞 高敏娜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逐渐变为老百姓眼前的现实生活图景。  胡日查 摄

“万顷沃野,稻蔋如浪”见证着乡村振兴步稳蹄疾的发展前景。胡日查 摄

眼下,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1.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铺展出“高颜值”与“高质量”花开并蒂的美丽画卷。

生态“高颜值”换来“金山银山”

“行走在科右前旗,处处是景,采摘、农事体验,到哪儿都有不同感受。”国庆期间,从重庆市到科右前旗旅游的周铁强说,走了一路,看到了不一样的美景,蓝蓝的天、碧绿的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清爽的天气都让人格外舒服。

稻田美如画。 胡日查 摄

3年间,科右前旗造林面积达2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7%增长到如今的3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35平方米,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县城称号。在596名生态护林员的管护下,29.8万多亩林草地得以迅速修复,生态修复与绿色建设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础。科右前旗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4亿元,成就了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底色,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以上。

黑羊山秋韵。白海顺 摄

“高颜值”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全年、全民、全域”渐成旅游新格局,3年间该旗旅游收入累计突破43亿元,接待游客数累计突破500万人次,年递增20%。金界壕、乌敦南山古文字遗址、神秘的汗血宝马以及彰显民族特色的札萨克图刺绣、民歌、婚礼……成为网红旅游的“打卡地”。300余户农牧民开办“农家乐”“牧家乐”,经营民族服饰、民间刺绣、奶制品等,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农牧民收入增加15%以上,实现了绿色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多赢目标。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聚金攥银”

“最爱在朋友圈晒咱科右前旗的蓝天、白云,还有蓝天、白云下的万亩水稻,惹得外地朋友羡慕嫉妒。”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巴达仍贵嘎查村民李香兰特别自豪地说,家门口种植的32亩水稻借助“巴达仍贵”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增收1.12万多元。而“巴达仍贵大米”品牌的确立,将冷水稻推向了高端市场,以巴达仍贵嘎查为核心辐射周边5万亩种植区域,借助地理标志品牌实现亩均增收350余元。

俄体粉条之乡美誉闻名遐迩。时秀霞 摄

“俄体粉条”年交易额达100多万元,科右前旗俄体镇也因此成为东北粉产品最大集散地,从事粉产品生产销售人员近万人;林果产业发展每年以2万亩速度增加,年销售额1.7亿元以上,1000余果农人均增收1000余元。

林果产业蓬勃发展。时秀霞 摄

“建特色、推特色、强特色、壮特色”让科右前旗农牧业发展从“一粮独大”“畜牧大旗”渐渐发展成为“一地一品”“一村一品”格局,形成了巴达仍贵大米、俄体粉条、大石寨林果、乌兰毛都大尾羊、归流河酒、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等的“生态+”绿色发展体系。创建了总面积达256.6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的水稻、小麦、肉牛、肉羊、蛋鸡等农畜产品名气越来越响亮,销路越来越好,先后有1528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目前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45家,拥有“三品一标”认证企业39家68个产品。

科尔沁镇田园综合体。 萨其如拉 摄

网络营销、在线租赁托管、食品短链、社区农业、电子商务、体验经济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方式拓宽了增收渠道,看得见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摸得着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科右前旗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佳佳 陈佳琪 宋军
内蒙古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