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天使”刘丽娜 黄月兰:暖心热线 解麻烦帮人难

北京学习平台2019-04-30
订阅
作者:赵莹莹 孟环

刘丽娜:“我们每人都是刻苦的小孩”

一个人每天能和几个人对话?5人?10人?50人?对于刘丽娜,她一天最多可以与200人对话,因为她是国家税务总局12366北京纳税服务中心的纳税咨询员。随着2019年2万亿减税降费“红包”的逐步落地,“税收”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热词。到底如何缴税?能少缴多少税?每天,上万名纳税人拨打12366进行咨询,刘丽娜们也成了最忙碌的人。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

“您好,我想问下,高新企业备案应如何办理?”

“您是高新技术企业,是吗?您指的是研发费用按75%加计扣除吗?”

“对,对,就是加计扣除。” ……

3月28日下午3点46分,刘丽娜接起了一通新电话,一位纳税人打电话来咨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办理流程。从能不能扣、怎么扣、表格在哪填写、具体填写哪一行,纳税人事无巨细地反复询问,用了7分57秒,刘丽娜才完成了这通咨询。“我们平时的工作非常忙,马上要五一假期,今儿的咨询量还不算多,能喘口气和你聊几句。”有着一双大眼睛的90后女孩直率地说。

3年前,带着对税收工作的好奇感和神秘感,自动化专业出身的刘丽娜“跨行”成了12366北京纳税服务中心的一名纳税咨询员,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热线接线员。密集培训4个月后,2016年12月1日,刘丽娜正式上岗,开始通过一条电话线结识一位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接起第一通电话时,我心里超级紧张,就怕说错了被人质疑。”刘丽娜告诉记者,运气不错的是,第一个是挺简单的代开发票问题,她很顺利地完成了咨询。半年后,随着熟悉程度的加深,工作也就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咨询量的增多,是从2018年开始的。从增值税改革到个人所得税改革,2018年政府启动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达到1.3万亿元,为普通纳税人答疑解惑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也在这一年成为名符其实的热线。

“特别是2018年9月,个人所得税第一步改革实施前夕,大家伙儿的当月月均咨询量就达到2200通,相当于每人每天至少接上100通电话。”刘丽娜说起热线最热的时候,纳税人排队在电话上等候着,咨询员们忙得真是连上厕所都顾不上,胖大海和菊花更是每个人的杯中必备品。

月月都有新政策,如何保证回答时准确无误?刘丽娜的答复是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加班学习。“如今,我们都养成了下班学习的习惯,感觉就像是大学时候的晚自习一般,每个人都成了刻苦的小孩。”

咨询电话中,难免会遇到不好打交道的人,平均年龄只是28岁的纳税咨询员们也会在午饭时吐个槽、解解压。但他们遇到更多的还是纳税人的理解和表扬。“有一次,一位女孩因为商家不给开发票而无法把垫付的培训费报销掉,在电话中都急哭了,后来问题解决了,她还特别打电话回来谢谢我。”刘丽娜笑着说,还有一次,因为她在电话中指导一位小餐馆老板填写小规模纳税人申请表,对方后来特别打电话告诉她,这通电话每月给他省去了600元。

2019年,2万亿元、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红包”正在路上,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来电量也再创新高。2019年3月份,最忙碌的一位纳税咨询员一个月就接听了3018通电话,而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7日,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来电总量已达到218.5万通,同比增长39.74%。

在218.5万通的电话中,纳税人最关心的五个问题全是和新政相关的: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是如何规定的?2019年增值税税率调整后,对增值税发票开具是如何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最新附加税费优惠政策是如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是什么?

“能为大家提供帮助,再累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已是小组长的刘丽娜,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朝气蓬勃的90后咨询员们,时刻都在努力前行。

黄月兰:“身体下班 灵魂还在工位”

别看黄月兰年纪轻轻,在东航客户委客户服务中心电销运营部可是“老人”了,从2007年大三开始,商务英语专业的她就在东航实习,毕业后成为当时东航呼叫中心的一名中文客服代表,后来又成为英文客服代表,直到后来成为现场值班长、管理一个客服团队的运营。

她现在所管理的团队,有十几个人,主要任务是服务特殊旅客和一些特殊情况的运输协调。比如担架旅客、需用氧旅客、无成年人陪伴儿童旅客等;还有导盲犬、助听犬这样的小动物运输,活体器官运输等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任务,特别是活体器官运输,每一次运输至少可以挽救一个生命。”黄月兰说到这些,非常自豪:“我看到一个数据,去年有16家航空公司进行过活体器官运输任务,我们东航全年运输了574次,占到了近30%,如果加上上海航空的量,一共能占到约44%。这类运输服务都是不用收费的,但我们从来都是一接到医院医护人员的申请来电,就毫不犹豫地开始协调沟通支持。”

相关旅客一打来活体器官运输电话申请,黄月兰就会和运输始发站、到达站、服务保障、运行等各个东航相关部门沟通报备,最关键一定要“快”。“存活时间心脏8小时,有些其他器官10小时,时间真的就是生命。有一次下午6点才接到武汉协和医院一个来电申请,会有一枚心脏需要搭乘我们晚上10点45分浦东机场飞武汉的最晚航班,但航班起飞前50分钟,在杭州的医生才联系我们说摘取心脏的手术刚刚结束,心脏从杭州运到浦东机场怎么也要两个小时。要是赶不上当晚最后的航班把心脏运到武汉,就只能次日早上再运输了,那对于需要心脏做手术的病人而言就太晚了。我觉得真的是太紧急了,根本顾不上吃晚饭,加班和各个部门电话沟通协调,最后终于让心脏赶上了晚上最后的那个航班,本该晚上10点45分起飞,延迟到0点04分才起飞,机场柜台的同事们和该航班旅客们沟通解释后,旅客们都特别理解支持,我们也特别特别感动。”

还有一次,早上8点半上班的黄月兰,加班到第二天早晨8点半才下班,足足值班24小时。“因为当天一个晚上,我就接了5个活体器官运输申请任务,一个心脏、两个肝、一个肾、一个肺,电话打了几十通,发传真发邮件,一个个迅速把运输任务安排妥当,最后追踪到器官都及时运送到目的地,我才踏实,一晚上根本睡不着。”

黄月兰表示,他们的工作其实很有压力,智商情商都要高,既对内也要对外,不但和航空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要协调处理很多应急问题,还要直接接遇到难题的旅客们的电话,沟通能力要强。黄月兰说:“我现在看见团队里有姑娘被旅客说哭了,都会先让她休息,安抚她的情绪,再以考虑旅客的角度去给她讲道理。团队里的小伙子接电话‘挨骂’受委屈后,我也会让他们休息一下,甚至打一盘游戏缓解下情绪,怕有泪不轻弹的男孩子们憋屈坏了。”

黄月兰告诉记者,其实这么多年来,感觉旅客的整体素质真的在提高,无理取闹只宣泄情绪的旅客少了,大多数都能很理智地接受客服的建议,把问题解决。比如有一次,黄月兰接到一位60岁左右老先生的电话,老先生普通话不太好,黄月兰就用上海话和他沟通交流,得知老先生要给女儿把从美国飞回国的一张机票改期,黄月兰查看了相关机票情况后给老先生算了笔账,花费用改期,还不如退票重新买,因为后者反而便宜一两千块钱。最终,老先生很愉快地接受了专业的建议。“我本来还担心老年人会不太理解,结果人家非常感谢我。”

这个五一假期,黄月兰依旧是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她和同事们,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都会时刻准备着解决那些特殊旅客的特殊难题。“我老觉得,我是身体下班,灵魂还在单位。”说到这里,黄月兰微笑着调侃起自己。

作者单位:北京晚报
北京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