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立潮头,工业经济挑大梁。
2016年,奉新县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达到6家,总数列宜春市第一;
2017年,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4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3家,其中紫宸科技成为全县首家税收过亿企业;
2018年,奉新县工业园区获评“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中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两率一度”考核优秀工业园;
2019年3月,奉新县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更名为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
……
近年来,江西宜春奉新县紧紧围绕“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部署,坚持各方力量向工业集聚、各种要素向工业集聚、各项服务向工业集聚,深入推进工业攻坚战,做实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招大引强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育产业、发展工业,首先要引进客商企业、引入资金技术。奉新县把招商选资作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招大引强。
一个地方要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在招商引资时就要从政策层面、绿色环保、发展前景等方面考量、选择。该县坚持“生态+”产业招商理念,依托奉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和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主动对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着力承接和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清洁环保的大项目。围绕省委提出的大南昌都市圈、区域中心城市和市委提出的个性彰显、活力十足县域经济板块发展要求,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完善招商政策,提高招商实效。大力开展“三请三回”活动,组织开展主导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不断完善“奉商大会”“回乡恳谈会”等政商沟通方式,借助已落户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以商招商,引进了一批科技带动型、创业创新型、循环发展型的优质大项目,使项目快速向产业集聚,打造区域开放高地。
2017年,该县新签约项目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累计签约资金95亿元;实际引进内资6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119万美元。去年,全县新签约项目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累计签约资金76.74亿元;实际引进内资7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02万美元。
今年,该县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入园项目坚持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并重。各招商责任单位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紧扣产业发展需求,立足资源禀赋,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外出,深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延伸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精准对接。同时,重点加强与璞泰来新材料产业园、天工创业园、宝泽服装创意产业园的项目对接。上半年,该县新签约项目17个,合同资金6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筑巢引凤 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客商招进来、企业引进来,还要安置得下、发展得好。奉新县突出工业主导,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打造特色工业产业园区。
奉新县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持续投资用于交通、电信、供水、供电、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设立了公安、土地、税务、财政、工商、规划建设、金融、电信等服务机构,并实现了一体化办公,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构筑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打造绿色低碳园区,该县从2016年起,投入8000余万元实施雨污管网、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集中供气供热项目建设。目前,长达48公里的污水管网已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园区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已进入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可以满足园区企业排污需求,让企业省钱省心;建设集中供气供热项目,园区淘汰锅炉46台,不但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使企业节约了用地和设施投资,为企业绿色崛起提供了更大空间。
为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园区正按照“打造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融入南昌大都市圈”的发展思路,打造“一园三区”(冯田区、南区、黄溪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其中,南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配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在主干道路基成型、首个项目落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增500亩土地征用,同时完成林地报批约150亩,平整用地500亩,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黄溪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2014年起开工建设,道路、管网、排水、220千伏变电站等建设正在进行,5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加速推进,已签约落户企业3家。
同时,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园区经济管理职能,建立权责匹配、精简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理顺园区财税管理体制,优化园区投融资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做优产业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纺织服装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集聚,投资31亿元的璞泰来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奉新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提档升级,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列全市第一;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
该县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奋力推进产业升级,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打造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两个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着眼产业升级改造,围绕产业延链补链,重点引进再生纤维、针织面料、服装家纺项目,补强“原料——纺纱——织布——印染——制衣”产业链,做优园区纺织服装产业联盟发起单位平台,形成鸟群效应。今年上半年,投资1.14亿元的服装生产项目签约落户,投资20亿元的伞面绸生产和伞整加工项目正积极对接洽谈。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全省新型材料生产基地,引进石墨碳素、正负极材料、隔膜、锂电池、锂电设备制造等项目,不断提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家,达113家,23家企业进入省“小升规”企业培育库。
实施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该县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入实施专利升级、科技服务、科技入园、科技开放工程,切实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攻关,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去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至46.06%。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在企业“点对点”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基础上,“以点惠面”探索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将“产学研用”惠及全园企业。飞宇新能源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出国内首创的铁锂云母提锂核心技术,生产过程实现“三废”零排放,既做到了绿色生产,又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优化环境 事无巨细体贴入微
“我县出台了交通、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为园区企业职工发放免费公交卡,每年安排职工到县人民医院免费体检一次,企业高管子女可在奉新选校就读。为防止干部乱作为,县里出台了相关举措,县纪委派驻企纪检员进行监督;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对违规企业首次不罚、服务单位代办制等规定……”对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奉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思敏如数家珍。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该县加快“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跑”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办通”;出台企业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规上企业医疗保障等32条扶商优惠政策;规划设立百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完成了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使人才和企业实现“拎包入住”;扎实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减负增效;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施工秩序行为,强化企业项目施工环境保障,营造法治便利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服务企业方面,实行县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和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开展“千名干部入企帮扶”活动,帮扶组下到企业实地调研,为企业解决了融资、用工、用电等难题,使企业轻装上阵安心生产;针对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去年全县召开各类涉企困难协调会16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等重大困难问题72个,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1000余万元。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培养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为重点,加大人才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该县企业宁新新材上市获省证监局备案批复,系今年全市首家获批复企业;江西冠亿研磨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宜春首个省级“海智计划”工作站,成功申报省级“5511”工程项目和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各1个,建立驻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
奉新,正以综合投资成本低、投资创业环境优、投资回报高的优良环境吸纳八方客商,打造工业硅谷,做强县域经济。
(稿件原载于2019年10月16日《宜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