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我带着满腔热血走进凉山州普格县耶底乡,开始了我的三年脱贫攻坚路。今年10月,我有幸成为普格县2019年度脱贫交叉验收工作组成员。我所在的组负责验收月吾乡,该乡为易地移民搬迁乡,我们走遍了所在乡的每一个贫困户,认真调查核实脱贫各项指标,如实填写脱贫成果表以及达标认定书,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向联飞,四川省都江堰市幸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硕士研究生,挂任凉山州普格县耶底乡卫计防艾专员。
有问题就找“研究生”
耶底乡属于高山乡,实行易地移民搬迁后,绝大多数村民都搬迁到了海拔较低的乡镇,向联飞还是在原来的乡政府上班,这就给走村入户带来一定困难。他克服交通上的困难,常常利用下班时间到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开展防艾治毒、国家扶贫惠民政策和疾病防控等宣传。
为方便工作,向联飞自己重新购置手机安装了“索玛花”系统,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将本乡有吸毒史人员全部纳入系统进行精确管理。“移动办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他的生活和工作时间没有了分割线。按时联系吸毒人员到乡社区戒毒工作站签到、尿检和谈心谈话;联系当地派出所,确保在外务工有吸毒史人员的管理不缺位……
联合乡卫生院下沉到各村各户,开展面对面艾滋病宣传,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让防艾深入人心,让防艾宣传成为一种常态;每月督促HIV感染者(艾滋病人)按时接受检查和抗病毒治疗;以全民体检、计生四查为契机,组织开展HIV筛查;将艾滋病宣传教育纳入农民夜校教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讲,便于学员记忆和掌握;彝族年前后,农民工大量返乡,及时将返乡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其进行检测和治疗,对阳性育龄妇女进行早孕筛查……每一项工作都是援彝干部所关注、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每一个举措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实施。“有问题就找研究生”,这是当地乡村干部和彝族同胞长挂嘴边的一句话,更是对这位高学历年轻援彝医生的接纳和肯定。
健康扶贫助力精准脱贫
“今年6月份以来,为期3个多月的‘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及问题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我所在的排查组承担了今年即将脱贫的耶底村69户的排查任务,69户全部是易地移民搬迁户,分散在全县各个乡镇。我们仔细调查了所有贫困户全家的人口、吃穿情况,经济收入和支出,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用电、广播电视等是否得到保障……”向联飞随检查组走遍了全县的每个乡镇,尽管身体有些透支,但是当安全饮水、广播电视等保障问题逐一得到整改落实时,电话那头,听得出他内心的那份激动和成就感。
他结对帮扶的三户建卡户都已经全部脱贫,其中两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牛羊的规模均在100+只,同时通过低保兜底、教育、医疗等保障,确保了孩子们安心无忧地上学。吉比夫妇一家子的变迁变化带给向联飞满满信心,更是“扶贫扶志更扶智”的最好诠释。去年的这个时候夫妇俩带着5个孩子和老人一起住在简陋的木板钉的房子里,而今年,一大家子已经搬进了政府统一为他们修建的新房子。在接受了政府组织的养殖和种植业培训后,吉比自己搞起了养殖业,还有土豆、燕麦、荞子等种植。“贫穷”已经渐行渐远,像吉比夫妇一样的彝族群众已经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稳。
援彝干部用今天的付出成就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有一次我带着一个母亲去医院治疗,她手里牵着一个孩子,背上还背了一个小一点的。等她抽了血化验以后,我去给他们买了早餐,她接过早餐,让两个孩子坐在走廊中间的板凳上,把鸡蛋剥好喂着他们。这时走廊尽头的放射科呼叫她的名字,她立即起身小跑过去,两个孩子静静地坐着,看着他们的妈妈,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哭闹。中午带他们去吃午饭,母亲喂好了两个孩子就匆匆走了,她执意没有吃饭……”说起这件事,电话那头,向联飞还是有些哽咽了。尽管自己还没有孩子,但是源于自己对母亲的那份永远亏欠的母爱,他感慨万千。“两个孩子都不是艾滋感染者,希望他们一辈子都不要成为感染者,希望今天千千万万个援彝干部所努力所付出的,可以成就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索玛花年年开放,男人们的月琴把快乐弹响……你看那条宽敞的大道,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当《索玛花开》这首诗一般的主题曲,在这冬日里再次唱响时,温暖的不仅仅是无数观众。援彝干部用脚踩泥泞山路铿锵前行的坚定步伐、用舍小家顾大家的为民情怀、用舍生忘死的奉献担当践行和诠释着“守初心担使命”。大凉山的风雪阻挡不了援彝干部脱贫攻坚铿锵步伐,他们,一定会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圆满完成党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