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的学院路地区,8.49平方公里云集了32所科研院所、近2000家企事业单位,是典型的“大院大所”街道,然而围墙的分隔让内外各自几乎成为“孤岛”。
一年多来,街道开门搞规划,通过“园区、街区、社区、校区”四区协同街区更新,邀请驻地院所、科技企业、在校大学生、社区居民共同出点子、做规划,推动多个金点子落地。通过各方协同,“大院大所”围墙逐渐打开了、居民间人情关系升温了、街区生态更加健康有机了。
二里庄斜街彩绘墙面,俨然温馨靓丽的城市客厅,迎来居民们争相拍照。学院路街道供图
征集:“城事设计节”网罗民间高手
学院路高校院所云集,调查数据显示,地区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在校大学生,每五个外来人口当中就有两个高学历人才,每五百位老人当中就有一个院士。“这样的人才资源,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很突出的,可如果都封闭在大院里,各种创新要素就不会流动,不流动自然没有生机。”学院路街道党委书记冯志明说,创意在民间,“开门搞规划”是学院路街区规划的一大宗旨。
于是,从2018年至今,学院路坚持两年举办“城事设计节”,面向专业设计单位、自由职业者、高校师生、居民,征集街区更新、街道家具、社区故事、街道认知地图等规划方案,优秀方案提供给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可实现落地。
本是一次试水,没想到,2018年设计节刚一开始,就吸引成千上百人火热参与,有来自设计公司、书院、研究会、出版社的设计师,有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甚至还有北京石油学院附小、北京科技大学附小的小学生们。最终,240位参赛者提交了60组方案,大到一条街、一个社区的改造治理,小到一组座椅、一面墙、一个纹样的设计,涵盖了学院路的大事小情、大街小巷。
北京林业大学张佳林、秦宝怡、陆敬鑫三位同学,就健翔园社区广场拿出改造方案。他们通过对各类人群在健身广场使用习惯研究之后,综合健身广场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9处改造点,包括高低灯、照明座椅、丛林隧道、扶手椅、认养花架等,美观与实用兼具;曾颖琪、黄钰苑、徐艺莎三位同学,设计了“家·记忆”为主题对二里庄斜街彩绘墙面,在温馨靓丽的彩绘画面中,他们增添了墙面座椅、靠背,整面墙浑然一体,俨然城市客厅。
通过开门搞规划,学院路街道不仅收获了一批“民间高手们”的闪亮创意,更收获了可贵的城市温度。“不知不觉间,街区规划的过程就成了群众参与的过程,成了大院围墙逐渐打开的过程,成了大家互相认识、了解、帮助的过程,成为社区精英回归社区、融入社区、贡献社区的过程,‘城市孤岛’逐渐靠拢,关系逐渐温热起来。”一位社会学专业学者表示。
实践:“民间创意”陆续落地
2019年以来,这些开门搞规划收集来的创意,不少在学院路陆续实现落地。
新近发布的学院路手绘地图就是其中的落地项目之一。哪里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哪里举办学术大咖讲座,哪里可以饮下午茶、打卡网红餐厅……蓝、绿、橙、黄,四幅手绘地图画风活泼可爱,又清晰易懂,将学院路的知名景点和隐藏亮点展现眼前。手绘地图总图是街道的整体画像,高校中小学、科研院所、写字楼、园区、行政事业机构等跃然纸上;悦游地图展现的是街道特色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的12条线路,不仅科普了路上的常见观赏花卉,连线路的长度以及游览时间也标得清清楚楚;慢生活地图则汇聚了居民活动中心、书店、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酒吧、咖啡馆、商场、超市等信息;美食地图精选了学院路街道辖区内近百家好评超高的美食店铺,供食客们打卡。
手绘地图让学院路在年轻群体中人气飞涨,而设计节另一个落地项目——二里庄斜街墙面彩绘,则迎来辖区居民的点赞。北京石油学院附小所在的二里庄斜街,曾是一条脏乱的小街巷,路一侧密布着开墙打洞门脸,堆物堆料、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随处可见。北京林业大学曾颖琪等三位同学设计方案的落地,让这条街颜值焕然一新,成为人们争相拍照的风景线。
她们以“家·记忆”为主题进行墙绘,分为大门、客厅、卧室、花园等10个空间,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增添社区活力,并在墙面家具的位置前增设一些公共座椅,方便接孩子的家长。
彩绘具体怎么绘?在街道社区营造师、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部教师谈小燕的带领下,北京石油学院附小的60名小学生们同样启动“头脑风暴”。从认识到理念,从接受到参与,孩子们分组进行了创意斜街墙绘,以笔触带来线条装点斜街。每一个作品都创意十足,不仅显示了童真的美学,更饱含了对社区、家园的浓浓爱意。
“以往很多街区规划大多由政府主导,花了不少心力、效果却未必理想。就像二里庄斜街,街道完全可以在‘拆墙打洞’的治理改造过程中,选择简单刷上一些宣传标语,或者随意画些美图美景,但居民们是不是真的接受,这就很难说。”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说。“通过一面墙的设计,大学生、小学生、居民志愿者都参与了进来,而且如今我们已经把自己当作这面墙的主人了,谁也不许破坏、不许乱写乱画,大家一起保持整洁干净。”辖区居民柳敏杰说,自从墙面焕新后,这个以前绕着走的地儿,变成了大家经常散步、遛弯儿、拍照的好去处,俨然舒适宜居的城市街区。
机制:“四区协同”建起共生大院
各方积极参与、金点子不断落地让学院路焕发活力。然而,对于32家科研院所云集的学院路来说,要全面深入对街区生态进行重塑,还需要从根儿上建立机制。
数据显示,街道55%的对外道路均有围墙,总长19千米,相当于从北五环到南四环的直线距离。而围墙内,便是各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院”。大院是单位制社区的典型代表,内部设施一应俱全、自成一体,拥有良好秩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居民享有共同的公共空间、社会生活和身份认同。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内部社会资本聚集、外部相对阻隔、与城市生活相对游离的突出特点。长此以往,大院内整体封闭、各种资源要素不流动,而大院外也缺乏开放共享,居民对辖区认同感低。
拥有2个社区、5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石油大院便是典型代表,它是学院路街道最大的居住区,处在石勘院、石科院、中化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规划总院和石油大学部分处室等单位及石油大院社区和石科院社区之间,总常住人口为1.6万人。在84公顷范围内,星罗棋布着9个院子,院内院墙林立、风貌杂乱、产权复杂、建筑老旧、砖瓦平房居多,而且私搭乱建严重、门禁森严,拥有极大的生活改善需求。
2019年以来,学院路街道搭建平台,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以共同的石油工业文化底蕴为纽带,请来各权属单位征求意见,计划通过“园区、街区、社区、校区”四区协同共治打造“石油共生大院”,各权属单位根据实际分别提供可利用的公共空间,提升公共文化品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融合、改善梳理的单位、邻里关系。
党建引领街区更新,街道把石油大院各产权单位请来,大家围坐一圈交流恳谈,形成并签订《石油大院共治共享公约》,包括“互相开放部分特色党建文化空间、会议及活动场地资源、文化体育设施、组织‘双报到’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协同治理大院环境卫生、违章建筑、停车管理等环境秩序顽症,共建美丽大院”等8条实实在在的公约条款,迈出重要一步。
同时,院内三家单位全力配合拆除违建550平方米,提供近2000平方米作为居民公共空间,街道还与三家产权单位签订有关房屋共建共享协议书。按照初步规划,各权属单位将低偿提供土地及房屋资源8000余平方米作为公共空间,在石油大院中部偏西平房区域共建“六个空间”“一个工作站”,即党建空间、文化空间、亲子空间、健康空间、美食空间、便民空间、街区工作站,提升大院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新老建筑共生、居民与职工共生、各类文化共生的“共生大院”,营造健康有机的街区生态。眼下,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通过开门搞规划并建立机制,学院路街道与驻区单位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诉求共商、责任共担,利用家门口的资源就近就便解决好家门口的事,不断探索简约高效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