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21日,由德阳市委宣传部与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为广大市民带来的四川省文旅厅2019年重点项目——大型诗乐舞《川江花雨》,在市演艺中心隆重上演。文潇 摄
获取开门密码、扫码登录,选择阅读素材、调好麦克风……12月2日上午,市民王意来到四川省德阳市区文庙广场北侧市图书馆一楼南入口的“全民阅读朗读亭”,在熟练地进行系列操作后,王意进入朗读模式。“下星期我要参加单位的朗读比赛,到这里来练习一下,这阅读亭氛围好不说,还可以立即知道朗读效果。”王意说。
这样一台“全民阅读朗读亭”,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全民K歌亭”,高约3米,占地空间约2.5平方米,可容纳两人同时进入,并配备了空调、帘子。通过前面的操作后,就可对内部海量素材进行朗读,同时可选取背景音,朗读完成后机器将进行“打分”,市民可以将自己朗读的成果保存至手机或者分享到朋友圈。“我们图书馆引进‘阅读朗读亭’已经有两个来月,总朗读数达到1390,总播放数2016,效果很不错!”德阳市图书馆馆长卿欢介绍。
引进“全民阅读朗读亭”只是德阳市开展“城市文化中心缺失”专项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德阳市委专项整治部署要求,针对“城市文化中心建设”任务重、周期长的特点,德阳市文旅局及相关成员单位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同步开展工作,补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补齐设施短板提升服务水平
在市文化中心短期内无法建成,但同时又要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要的情况下,德阳市文旅局及相关成员单位积极探索,拓展思路,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德阳在城南、城北分别建立图书馆分馆,利用现有条件扩展阅览区域,积极拓展服务。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协调与布置,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工作目的,选择居住人口较为集中,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配套管理人员有所兼顾的场所增设流动服务站,分别在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城北市文化馆建立阅览室,增设群众读书新阵地。新增图书2074册,期刊736册,书架700余米,阅览室投入使用近一月以来,共接待读者千余人次。这种共建共享共同管理的新模式,是尝试打破地域空间影响、覆盖范围受限、参与人群小众等不利因素桎梏的一次有力举措。对阅览室附近的群众而言,免除了前往市中心图书馆本部的舟车劳顿,特别具有吸引力。
以需求为导向 提供个性化服务
9月26日,《德阳市美术作品展》在德阳市博物馆正式开展,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展期将持续至明年4月30日。展览汇聚全市艺术家108幅饱含深情的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画、年画、漫画、漆画等艺术门类的美术作品。
为解决特殊人群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基层盲人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9月30日,在第36个国际盲人节前夕,德阳举办了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扶残助残志愿者服务暨盲人听书机免费借阅启动仪式。活动现场,集中出借了200余台智能听书机。
同样在9月30日,德阳市文旅局邀请成都民族乐团在德阳市演艺中心上演了民族音乐会。演出节目包括民族管弦乐、笛子、唢呐、二胡、胡琴演奏,歌曲《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等,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
10月1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江乡村掠影展”开展。展出的60多幅摄影作品,从脱贫攻坚、乡村新貌、校园掠影等不同视角,生动再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中江脱贫攻坚取得的初步成效,展示了中江乡村的发展变化和新农村的特色和亮点。
2019“爱在身边·九九重阳”暖心文艺演出活动于10月6日在德阳经开区龙井社区举行。文艺演出的门类丰富多彩,包括歌曲、舞蹈、器乐、小品、四川车灯、中华绝技等,受到群众称赞。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群众科普展教工作,开展了科技馆“双进”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省科技馆学习体验;利用科普大篷车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送进校园。现已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55余次,为6万余名学生展示了各类科技展品,向学生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五防教育、食品安全等知识。10月组织了5所学校600余人到省科技馆学习体验。同时开展德阳市流动科技馆巡展,已在10所中小学、2个社区巡展,受益群众、师生达4万余人。
推进长期规划扩大工作成果
为了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先行地区文化场馆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市文化中心建设,德阳市分管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赴上海、苏州、成都、遂宁等地学习考察;编制完成了《德阳市图书馆新馆设计任务书》;编制完成《德阳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需求》,并利用市财政资金30万,委托四川大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博物馆陈列大纲,并通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编制完成《德阳市科技馆建设方案》。
11月11日,德阳市再次召开“城市文化中心缺失”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会上,市领导再次听取各单位负责人对各自单位所涉及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和城市建设文化中心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提出建议,按照分置式模式进行选址,在老城区拟开发文旅项目和天府旌城分别选址,分短期(3至5年)和长期(10至15年)建设。将市图书馆和工业博物馆作为短期建设项目,在现相对成熟的老城区内建设或结合现有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将市科技馆、市规划馆、大剧院等作为长期建设项目,以期在未来十年内提升天府旌城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