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下午,即便天气有些阴沉,但西湖管理区的“大草原”上,还是有游客在兴奋地拍照留念。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牧草,托举起了一个红红火火的产业,催生了全省首个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
2014年,返乡创业游子魏仲珊怀揣着“中国人需要自己生产的鲜奶”梦想回到西湖管理区,创办德人牧业,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魏仲珊与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组建南方牧草湖南省工程中心,筛选培育出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从这样一株神奇的牧草开始,德人牧业在牧草奶牛种养的基础上,发展牛奶加工和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近五年,公司解决520多人就业,上缴税收800多万元;发展100多农户进入规模化种植与养殖行业,平均每户农户年增收1.5万元;带动相关上下游行业160多家,帮助西湖管理区716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我们看见,这里从一株牧草开始构建起生态产业链,让鲜奶走向餐桌,让富裕走进了百姓生活。我们也发现,这里引入科技的“魔力”,让秸秆和粪便变废为宝,天清气朗的田野让都市人向往。
湖南德人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堆积如山的稻草正在被粉碎处理。“我们将秸秆、牧草和玉米一起粉碎,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青贮饲料,不仅可以提供给自己的牧场使用,还可以大量外销。”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润良向记者介绍。这样神奇的转化,从2017年就开始了。去年,西湖管理区综合利用秸秆4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真正实现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
在德人牧业,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早已成为现实。奶牛们的粪便、尿液以及养殖场冲洗污水一起进入沼气工程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经三级沉淀后作为液态肥浇灌牧草种植基地,沼渣进一步加工成有机肥。黄泥湖村蔬菜基地、明穗农业、芦笋园等生态农业基地均与德人草业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通过推广沼液、有机肥替代肥料,减少化肥用量70%以上。
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游子们成为了西湖农业的带头人、领头羊,优质水稻和果蔬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裕民村现有450亩成片的梨园,每到春季一树树盛开的梨花美得让人心醉。今年7月,这里成功举办的“西湖生态梨园首届采摘节”名声大噪,引来游客无数,销售翠冠梨近1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