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艺馆中感受千年陶瓷文化,亲手烤制一件瓷器;在新疆剪纸博物馆观看全疆各地剪纸作品,现场体验剪纸的乐趣;在角弓馆了解锡伯族弓箭文化,弯弓搭箭当一回传统射手;在民族乐器坊听一首民歌,了解本土乐器的发展历程和制作过程;在生活美学馆,挑一件喜欢的文创作品带回家……
12月26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文旅小镇开街迎客,乌鲁木齐市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度假好去处。与其他景区不同的是,这里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集文创品牌、非遗传承、特色美食等多种游览体验于一体,让游客在深度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游客正在欣赏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魏登军的手工雕刻作品。蒋晓摄
非遗+旅游 深度体验留下城市记忆
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势头正猛。在文旅小镇,9间非遗工坊进驻了14位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非遗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大部分时间在馆内工坊中。其间,除了做自己的手艺,还将担负起传播非遗文化的责任,不定期为市民游客授课、展演。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1959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剪纸,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303号墓,保存完好,而且构图对称、画面均匀、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完全可以和现代民间剪纸相媲美。由此可见,新疆剪纸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新疆剪纸博物馆展示区,新疆非遗传承人王革向游客们介绍新疆剪纸文化和展出的剪纸作品。该馆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展出作品6000余件,馆内还有剪纸体验互动区,可一次性容纳近百人。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观众正在欣赏展出的新疆手工艺大师王革的剪纸作品。蒋晓摄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这些年我一直在做剪纸的传承推广,在全疆各地有不少工作室,但一直缺一个既能展示剪纸文化又能互动的场地。现在有了这个展览馆,我们可以让市民游客互动参与进来,在深度体验中普及剪纸文化,同时让大家真正爱上非遗。”王革说。
非遗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属于每个人的城市记忆。在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非遗传承人伊陈永看来,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让游客得到的不仅仅是新奇体验,更让游客留下最美的城市记忆。
“在弓箭展览馆,我会给参观者讲讲弓箭的故事,展示角弓的制作技艺,明年初我们将在小镇打造一个弓箭体验馆,大家可以通过体验,了解这项体育运动,知晓射箭礼仪,体悟一种内外兼修的道,让旅行的意义丰富而有趣。”伊陈永说。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艾尔肯·吐么尔正在调试自己制作的热瓦甫。蒋晓摄
教育+旅游 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研学旅游涉及两个方面:“旅行”和“学习”。近年来,青少年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出台了相关政策,将爱国教育基地、红色景点等特殊景点的旅游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研学旅游已成为教育旅游市场的热点。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虹介绍,文旅小镇中打造了一座延安红色纪念馆,是他们从延安引入的一张特色名片,馆内面积1.1万平方米,对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精品进行了1:1复制,让游客们从中了解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小学生研学活动体验木版画。蒋晓摄
此外,根据小镇现有的非遗展馆、民间手工艺创作室等文化资源,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正在与全疆各级教育部门、各类社会化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对接,通过组织冬令营、夏令营、课外社团、学生第二课堂、党建、团建、企业拓展、社会生活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创建具有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研学旅游产品,打造首府一流的研学旅游品牌。
目前非遗项目和旅游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王虹说:“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研学游大有可为。研学游的目标人群不仅是中小学生,各个年龄段人群都是研学游的目标人群,对于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研学游产品,我们信心满满。”
文创+旅游 孵化发展文创产业
“文旅小镇除了文化旅游的功能服务,还兼顾产业孵化功能,未来将成为辖区一个文创产业孵化的高地。”负责运营该项目的新疆汇利高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扬说。
多项非遗项目和文创团体想要真正做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非遗项目不能仅靠招商,还要依靠创新孵化。当项目变成产品,才会形成完整产业形态以此构建持续发展环境。
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文创聚集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蒋晓摄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丝路拾香展馆,工作人员现场展示围巾染制。蒋晓摄
在乌鲁木齐安宁渠文旅小镇,观众正在欣赏展出的末胡营品牌的工艺品。蒋晓摄
要想达到特色小镇、街区的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就必须发展文创项目孵化市场。经过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文体局、科技局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成功在文旅小镇建立文化产业孵化器。
小镇鼓励有创意、有自信的文创人员在园区成立工作室,并通过与浙江传媒学院等国内权威高校的深度合作,协助新疆文创工作者提升创新能力,拓宽推广渠道。
张扬说:“孵化器旨在为全疆文创工作者提供创业平台。我们将为文创工作者分析产品客户需求、搭建销售渠道,促进产品销售、提供品牌化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同时,对于已引入项目,我们正在调动各方面资源,对角弓、刺绣等非遗产品展开宣传、推广和销售。”(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漓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