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碧江 绿色崛起:铜仁市碧江区林业生态发展综述

贵州学习平台2019-10-17
订阅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碧江林业人的辛勤奋斗,创造的绿水青山,构建的绿色生态家园,已然是碧江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品牌。

一份绿色生态建设成绩单引人注目

2007年碧江区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

2011年碧江区人民政府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016年区苗木生产中心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6.52%,又一次位居全省18个主城区方阵第一;

2018年,碧江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全区林地面积达99.4万亩,自2015年以来完成营造林11.5余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1余万亩,封山2.4万余亩。

厚植绿色屏障,实施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

“我们还要厚植绿色屏障,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开展‘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全域绿化,全面提升‘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颜值和气质。

为积极响应铜仁市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碧江区专门成立了以林业、住建、交通多部门联合全域绿化“六绿”三年攻坚行动指挥部,统一领导和部署全域绿化“六绿”工作。2018年,完成绿化44400亩,重点打造了杭瑞高速绿化与景观提升示范带和仁信大道、和平武陵山茶产业公园、教育园区等“六绿”示范点,开工建设了文笔峰山体公园和南岳清水湾滨江景观、木杉河两岸景观提升改造建设等4个市民休闲空间,有序推动全域绿化工作开展。绿色真正成为铜仁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成为碧江跨越发展的底色。

浇筑绿色盾牌,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执法行动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持续保持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守住自然生态底线,保住绿水青山,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致力建设宜居美丽新碧江。

近年来,碧江区人民政府增强用生态红线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红线”作为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林业事业的目标线,政府执政的高压线,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基本底线。认真抓好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强化森林资源源头管理,在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严格审核征收征用林地手续办理基础上,加大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力度,确保林业生态安全。行动开展以来,碧江区专门成立了由法院、区检察院、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区林业局等31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以来共查处253起案件,涉林案件线索核实率、涉林行政案件查结率、涉林刑事案件移送率和往年度涉林案件行政处罚执行率四项指标均达100%。

优化绿色经济,实施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

2019年,碧江区开展了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珍贵林木培育6大类森林资源进行普查,依托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大普查行动,进一步摸清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家底”,进一步发现、拓展、整合森林生态产业资源,加快推进森林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做优“大生态”,助力“大扶贫”,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近年来,根据市政府确定的6大主导产业,碧江区重点发展以油茶为主,精品水果、中药材和花卉为补充的森林生态产业,重点培育油茶、杜仲等林业品牌,按照“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模式壮大林业经营主体。目前,已组建有铜仁市锦江投资有限公司、铜仁市碧江区五新农业公司、铜仁市湘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18家林业专业合作社。

近10万亩,整合投资油茶产业共6540万元,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新造油茶林面积2.8万亩(和平山茶小镇8706亩),油茶低产林改造2万亩,建设油茶科技示范基地500亩,建成油茶苗木基地200亩,培育油茶良种品系5个,实现年产轻基质油茶苗300余万株,生产轻基质容器500万个;成立了以铜仁市锦程集团为龙头的油茶企业,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9个,有效带动我区油茶产业的发展,碧江区3000余户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发展,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就业,改善农村贫困现状,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轻基质”容器苗的生产培育是一项新型育苗技术,具有质轻方便运输,减少劳务投入,不受季节限制,打破造林时限短的局限,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成林快等优点,2012年,我区苗木生产中心率先引进4条“轻基质”容器生产线,建成了贵州省首家“轻基质”育苗容器加工厂——坝黄平阳坳轻基质厂。当年八月正式投产,填补了油茶“轻基质”容器生产在全省的一项空白,引进的“轻基质”育苗技术目前每年培育出油茶“轻基质”容器苗400余万株,实现了种苗“四定三清”,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切实提高了油茶产业造林质量。


来源:微碧江
责任编辑:向勇 季寅妮
贵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