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丨徐剑:16年刻苦钻研成就“数控工匠”

江苏学习平台2019-12-05
订阅
作者:唐秋冰 张海韵

从一名普通学徒工成长为驾驭大型数控机床的“工匠”,徐剑花了整整16年。

徐剑,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省劳模,现在是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机加工中心六工段副工段长。

日前,记者一大早在车间见到徐剑时,他已经在忙碌了,一边检查数控机床加工产品的质量,一边查看每台机床上产品排序流程。


2003年技校毕业,徐剑成为宝菱重工机加工中心大型数控龙门铣床的操作工。

徐剑对大型轧机、连铸设备情有独钟,时常为了关键零部件找正、精度控制、效率提升的一组组数据,而苦苦“折腾”反复试验,直到从中找到问题症结并探究出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才肯罢休。

2014年,公司承接了MH越南河静热轧牌坊生产任务,不仅生产时间紧、加工难度大,而且单片重量重。这对每个加工环节都是一种考验。徐剑说,机床滑枕受热变形、机床导轨因天气环境而变化,这些因素使得每次加工检测的数据都不一样。为掌握机床机械精度,他和同事们一天24小时蹲守在机床旁,连班检测实时数据,最终寻找到数据和温差之间的规律变化,用控制变形量来保证加工零件的形位公差,这样才保证了产品质量。他兴奋地说:“通过工艺改善、优化和程序合理运用,单片牌坊加工时间从最初500小时缩短到320小时,节省了180小时,在越南河静这批牌坊生产过程中为公司节约成本140多万元。”


对于徐剑的刻苦钻研劲,工友们常用两个字来形容:疯狂。

号称“魔鬼系统”HC471系统加工技术复杂,编程难度大,很难一次把控到位。于是,徐剑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查资料,对看不懂的英文资料,就拿着中英文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查。短短数月,他掌握了HC471系统的整个操作要领和常规编程技巧。2010年,他开创了“基础框架基座定位孔在龙门铣加工至成品”的先例,并自行研发制作钻头刃磨对刀装置,有效降低了手工磨制钻头的难度。

10多年来,他参与小组改善项目100多项,其中他创新的“重型零件变形控制及加工技术”,使牌坊生产效率提升40%,为公司节约制造成本1800多万元。由此总结研究的“单片牌坊制作时间提速法”,把加工牌坊时间由180小时缩短到108个小时,少于日本三菱重工110小时的加工时间。徐剑说:“大型轧机牌坊有四处圆弧R,那个R部位原先都是用插铣刀插铣的,一是耗时间,二是耗刀具,而且成本高。现在,我们团队发明的复合镗铣刀,一次性镗铣,一次性成型,加工时间可节省60%,关键是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高。”


靠着勤奋与努力,徐剑由高级工到技师,再到高级技师,并获省“企业首席技师”、省劳模等称号。今年6月,“徐剑创新工作室”成立。他说:“我要用好这个平台,带更多徒弟,把技术传承好,让每项创新成果落地。”

采访中,徐剑一直提到“我师傅”三个字,他就是全国劳模、首届龙城工匠张永洁。好师傅带出了好徒弟,如今的徐剑也成为机加工车间年轻人的师傅。他说:“‘传帮带’也要讲技巧,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干这苦活,只有从生活上关心入手,工作上严字当头,不断搞技术比武活动,他们才会定下心来踏踏实实把工作越干越好。”他的徒弟中,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10多人,都已成为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常州日报社
责任编辑:王党生 袁俊华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