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徐冬清慈母大爱点燃生命之光

河南学习平台2019-03-21
订阅
作者:詹馨

“河南省优秀母亲”、2013“感动南阳十大人物”、南阳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入围2014年3月中国好人榜、2018年“全国五家庭”……

“我只想当好孩子们的‘徐妈妈’!”面对荣誉,徐东清说。

作为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办人,20年来,徐东清在与自身命运抗争的同时,用乐观和坚强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用爱心为1378名特殊儿童点亮希望之光。

徐东清带领孩子们做模仿练习

创造“爱的奇迹”

1995年,23岁的汉冢轧花厂女工徐东清与基层公务员冉生魁喜结连理。一年后,徐东清产下一名男婴——冉巍,孩子出生后不久便被确诊为“脑瘫”。

“医生说没有治愈的可能,建议放弃治疗。”冉生魁说。

徐东清强忍着泪,摸着冉巍的小脑袋对家人说:“我要放弃了,他就真的没有希望了。治好了,咱高兴,治不好,我养他一辈子。”

从此,夫妻俩踏上了艰难的寻医之路,足迹遍布北京、石家庄、济南、上海、郑州、洛阳……冉巍五岁那年,徐东清夫妇花光了积蓄,变卖了房子,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徐东清也丢了工作,全家仅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艰难度日。

为了继续治疗,徐东清开始自学专业的康复疗法。她连续六年,遍寻名医“学艺”,每天不厌其烦地给冉巍按摩、训练,仅一句“爸爸、妈妈”就教了上万次。

“爸、妈!”2007年,奇迹降临!当11岁的冉巍清晰喊出这两个字时,毫无心理准备的夫妇俩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团”成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写字

建起“希望之家”

2007年,徐东清用六年的坚持创造了医学奇迹——11岁的先天脑瘫儿子冉巍学会了说话和走路,他们的故事在病友圈中广为流传。

2008年,两个病友的父母专程找到徐东清,希望她能为他们的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徐东清一口答应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托管的两个孩子学会了站立,还能简单发音!这激发了徐东清强烈的责任感,她不顾亲属们的劝阻,又托管了几名特殊儿童。

同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夫妻俩又举债21万元创办了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来这里接受“徐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

7岁的大囡、小囡是特困家庭的一对脑瘫姐妹,徐东清免除这对姐妹的全部费用;5岁智障儿童小杰,四肢严重不协调,咀嚼功能差,吞咽困难,徐东清总是耐心地喂饭,一顿饭能吃上近一个小时。

由于经费短缺,徐东清常常天不亮就蹬着三轮车前往蔬菜批发市场买菜。每逢周末,她和丈夫推车前往附近的树林捡拾木柴,尽管如此,她仍然先后免除了20多名残疾儿童的托管费用。

在玩耍中对孩子们进行训练

缔造“东清妈妈团”

脑瘫患儿能骑三轮车,会下象棋;智障患儿会说话,能认字;自闭儿童见人会打招呼……

自从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徐东清用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随着“弘玉”规模越来越大,徐东清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几经思量,她决定“招工”。

在“试工”的过程中,徐东清用细节感动了一批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人士和特教专业人才:在大学期间就来“弘玉”做活动的杨亚楠,曾极力反对成立康复中心的小姑子冉生玲,自动请缨照顾孩子起居的李春焕……这些人组成的33人“东清妈妈团”同心协力,不计得失,让“弘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弘玉”建筑面积扩大到2160平方米,划分为教学区、康复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四个区域,开设文化课、个训课、感通课等课程。为每一个康复儿童建立包括观察测试、个案分析、个案训练和个案评估等内容的个人化成长档案。

经过不懈努力,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已成为一家专业的全封闭公寓化管理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托管机构,是河南省康复教育研究中心南阳分站和南阳市残联指定的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

从一个人的亲妈妈,到众多特殊儿童的“亲妈妈”,徐东清付出青春,经历苦难;从改变一个无助的家庭到为更多的家庭注入希望,徐东清敬畏生命,不计得失;从一个人的战斗到“东清妈妈团”共同进退,徐东清始终对特殊儿童不抛弃不放弃,她用质朴的行动演绎人间真情,诠释爱的真谛。

(原载于2016年6月12日《南阳日报》)

作者单位:南阳市宛城区委宣传部
河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