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烟台: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 助力海洋强市建设

山东学习平台2019-11-28
订阅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位于黄海之滨,海岸线长约38.8公里,管辖海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区位条件优越,政策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实践与成效

近年来,烟台高新区把发展海洋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成立了全市首个专门从事海洋产业招商培育机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先后引进涉海类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5.84亿元;入驻载体类项目10个,计划购买或租赁载体面积19730平方米。目前共有各类涉海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渔业经济、海洋工程、滨海旅游业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助力烟台海洋强市建设。

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聚集了一批海洋生物与医药企业,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烟台海洋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2018年全区海洋生物制药完成产值10.4亿元。

海洋渔业加快提档升级。全区拥有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1处省级海洋牧场、2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海带良种场,聚集了海洋现代渔业、中集蓝海洋科技、烟台富利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海洋渔业项目,引领全区海洋渔业由传统浅湾养殖向深远海智能养殖技术转型升级,2018年全区渔业经济完成产值6.1亿元。

高端涉海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充分发挥政策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速集聚了一批涉海创新资源,突破了一批海洋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烟台海洋数据分析中心、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等创新资源,已成为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重要的策源地。

中集海上钻井平台

思路与措施

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提升发展。立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物等方面的良好产业基础,依托烟台药物所等研发平台,瞄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有效整合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要素。

推动海工装备产业集中突破。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加快集聚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海工装备创新中心、世界级的海工装备协同研发中心,全面提升新技术新装备研发能力。聚焦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海工装备产业链配套企业,带动海工装备及零部件、海洋深水勘探装备、油田钻井装备、核电装备等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起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以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为依托,逐步形成以海洋观测功能为主,附加海区看护、离岸养殖等功能的,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多功能平台技术体系和装备,为全省乃至全国“海上粮仓”建设提供产业示范。

推动涉海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研发设计服务,发展在线研发、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定制新业态。支持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合作,逐步建成立足山东、面向东部沿海、辐射全国的海洋产权交易平台。

持续集聚海洋领域创新资源要素。加快聚集一批高水平涉海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服务企业,在支持烟台海洋工业VR科技孵化器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创建集转化、孵化、生产、交易、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新兴产业科技孵化器,加快建设海洋技术中试平台、海上试验场和海洋仪器装备定型平台、海洋能公共服务平台等,建立海洋科技成果技术状态的测试和评价体系。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烟台通讯站
责任编辑:张新磊 秦文 陶云江
山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