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李桂英:教书40载不忘初心

四川学习平台2019-09-06
订阅
作者:李长安

她扎根偏远的乡村小学,40载育人初心坚如磐石,学生叫她“李妈妈”,同事称她“李大姐”,家长称赞她“好老师”,领导、单位评价她“优秀教师”……她就是1962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柏梓镇的李桂英老师,现为盐亭县富驿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初上讲台,“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

1979年8月,李桂英老师光荣地成为县聘民办教师,在四川省盐亭县柏梓镇最偏远的村小——七村小学任教。四壁透风的土坯房、尘土飞扬的操场,木板拼成的黑板裂着缝隙,粗糙的课桌凳缺胳膊少腿。“一定要让孩子们乘着知识的翅膀飞出山村”的信念,这就是她一位弱女子的岗位。生活的艰难,夜深人静的孤独与恐惧,都不曾动摇她的信念与坚守。因为她深知山里娃的艰难与渴望,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眼前的三十多个衣着朴素、稚气未脱、满眼渴望的山里娃送出大山。

课外细心的辅导,深夜里精心的批改,周末还要跋山涉水走家串户的家访,一干就是15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忙碌,孩子们的成绩一天天提高,一批批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到中学,后来考上大学,成为了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学生们亲切地叫她“李妈妈”

李桂英老师辅导毕业班学生学习

1985年,李桂英老师的第一个女儿降生了,此时正是她亲手带了五年的山里娃即将升学的重要阶段。是请假安心带女儿?还是继续上课搞好复习迎考?经过和同为教师的老公痛苦的挣扎与静思,他们最终含泪将大女儿过继给丈夫的姐姐抚养。

学生王春兰,从小活泼可爱,乖巧伶俐。但上二年级时爸爸妈妈出车祸,双双离世,小春兰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此,她变得越来越孤僻,即使老师问她问题,她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么就是简短的几个字。李桂英老师通过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营造氛围,给孩子们创造倾诉的机会,最终帮助小春兰走出困境,变得活泼开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桂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

40年来,李桂英老师始终如一扎根乡村小学,潜心教育研究,构建高效课堂。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全县“课堂革命”的大潮中,她老当益壮,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重心位置上,精心研究、设计、修正、编写导案、学案,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交流展示等学习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探究欲,课堂教学轻松而高效。

近年来,所教学科成绩均在全县同年级前列;作为区县小学语文学科的“名师”,李桂英老师主动积极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每学期积极承担区县“示范课”、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017年李桂英老师被评为绵阳市“首届十佳乡村教师”

李桂英老师40年如一日,把满腔的师爱倾注给每一位学生,把无穷的智慧奉献给三尺讲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桂英老师在教学相长中总结出“感化法”“激励法”“赏识法”,形成了独特的班级管理风格,所带的班级,任教的学科,连续多年名列区县前茅,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2015年在盐亭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教授的《火把节》一课,荣获一等奖;2016年撰写《小学语文合作课堂的构建》一文荣获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7年6月,李桂英老师年满55周岁,本该离岗休息了,但她却向县教体局提交申请,希望能工作到60岁,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满腔热血。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正是有了像李桂英这样不忘教育初心,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才有了盐亭今天的幸福教育,才有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盐亭县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李波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