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慕课 | 吴越讲坛②·古迹遗存之佛教寺塔、捍海塘

杭州学习平台2019-12-13
订阅
作者:何勇强

水丘氏墓发掘现场老照片(摄于1980年)

吴越国科技遗存中,数量最大的当数瓷窑遗址,其次是寺塔建筑。此外,杭州有吴越国海塘遗址,虽仅一处,但对研究吴越国科技意义重大。此外,还有大量反映吴越国科技成就的文物,如吴越国墓葬中出土的天文图以及反映吴越国造纸与印刷术成就的佛经等。第一篇章说完了窑址,今天就来说说佛教寺塔和捍海塘:

光孝明因寺(净土禅寺)遗址

1.佛教寺塔

吴越诸王崇佛,境内大兴寺塔,仅钱俶在位期间就“前后造寺数百”。现在杭州的一些名寺,多在吴越时创建,或在吴越时扩建,如灵隐寺、净慈寺、梵天寺等。今所存吴越国时期的佛塔有临安功臣塔、杭州闸口白塔、灵隐寺双石塔、义乌双林寺铁塔、安吉灵芝塔、黄岩灵石寺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上海龙华寺塔。

临安功臣塔

此外,杭州六和、保俶、雷峰诸塔也都建于吴越国时期,但已非五代遗物,都是后人重修的,且雷峰塔在民国时就已倒塌。很多吴越国佛塔,在中国建筑技术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如临安功臣塔建于钱镠在位时期,是迄今所存吴越国最早的佛塔。它是一方形砖木混合结构的筒状楼阁式塔,其构造在继承唐塔形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再往后,大约到吴越国中期,出现了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其典型实例即是义乌双林寺铁塔。到了吴越国末期,砖木混合结构的八边形楼阁式塔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成为当时塔的主流。在形制上有单筒式与套筒式两种,前者以雷峰塔、保俶塔为代表,后者则以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为代表。与此同时,一种六边形的楼阁式塔也开始出现,其典型实例是黄岩灵石寺塔。这种形制的塔,到北宋中期成为主流。

清 释超乾《凤凰山圣果寺志》插图

此外,还有一些寺院经幢,如杭州法镜寺经幢、虎跑寺经幢、梵天寺经幢、灵隐寺双经幢,皆为吴越遗迹。

钱塘江古海塘

2.捍海塘

钱镠修筑的海塘是钱塘江的护岸工程。吴越建都杭州,位于钱塘江到杭州湾的出口处。这里风大浪急,潮汐作用强,因而使钱塘江岸受到严重的冲刷破坏,威胁都城。为了保护杭州城不受潮汐的侵袭,钱镠于开平年间(907—911年)修筑海塘。

据《宋史·河渠志》的记载,刚开始筑塘时,似仍沿用唐代修筑土塘的旧法,“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后改用竹笼填石、固以木桩之法,终使“堤岸既固,居民乃奠”。

修筑捍海塘泥塑

1983年年初,杭州市上城区南星桥凤山道口附近的江城路立体交叉桥施工现场发现海塘遗迹。该海塘遗迹在同年7月24日至8月20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从这次考古发掘看,钱氏捍海塘是用石头、竹木和细沙土等材料筑成的。海塘基础宽25.25米、表面宽8.75米、残高5.05米,属“竹笼石塘”结构。整个海塘由扎实稳固的基础、立于水际的巨大“滉柱”和建筑讲究的塘面保护层三部分构成。

来源:杭州市临安供稿中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杭州市临安区钱镠研究会
责任编辑:王佳 张一寒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