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连线】让全县人民发“牛”财 ——山西方山县肉牛集中养殖产业发展纪实

山西学习平台2019-11-03
订阅
作者:秦鑫 王建中 杨应平

深秋时节,素有吕梁“后花园”之称的方山县处处是景,美不胜收。位于方山县积翠乡赤红村的肉牛养殖基地更是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格外养眼,一排排整齐的圈舍,一头头壮实的肉牛,一道道规范的流程,构成了一幅幅现代化大规模养殖小区的新画卷。宏康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宝才高兴地对笔者说,从今年5月起肉牛开始出栏,到目前已销售357头,获得销售收入584.84万元。不仅如此,笔者了解到,因肉牛养殖基地延伸的时产10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年产2万吨有机肥加工项目、牛粪养蚯蚓粪污处理项目已初步建成投产,年屠宰3万头肉牛屠宰厂项目也开工建设,养殖场现已安置贫困劳动力85人,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3.3万元。

这些数字,印证着方山县聚焦脱贫攻坚,将肉牛养殖产业确立为县域主导产业并着力发展壮大的科学决策,也显现出方山县大力整合扶贫资金发展脱贫产业的初步效益。

谋划产业遭遇尴尬

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至少有两项产业联结贫困户增加其收入。方山县有20015户51486名贫困人口,如何实现两项产业全覆盖?现实的状况是,境内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优,扶贫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现代化、专业化水平差,品牌效应带动弱、链接机制不完善。

为如期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实现贫困户两项产业链接收益,方山县拿出1.4亿元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下拨给每个村20万元,每口贫困人口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发展村集体产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然而,以前跑项目要资金的乡村两级干部,面对“从天而降”的“巨额”资金,陷入了“没钱实施项目”到“有钱不会花”的窘境,一方面是难以找到收益合适的产业项目,另一方面是干部不敢随意乱动扶贫产业资金,担心资金投资不当会“缩水”,致使资金下达3个多月仍趴在账上“睡大觉”。针对此,县乡村多次召开脱贫产业发展研讨会议,集中研究脱贫产业,最终有54个村利用扶贫资金选择自行发展产业,其余村和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因无合适项目而闲置。产业扶贫和实现增收以及扶持资金的高效利用一时陷入了尴尬境地。

养牛条件得天独厚

方山县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总面积1434.1平方公里,总人口14.85万人,农业人口11.7万人。境内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肉牛养殖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全县有林地面积90万亩,草地面积68万亩,其中天然草地就达47.3万亩,特别是马坊、积翠集中连片的草地和林地面积就达79.5万亩。境内分布有天然大沟7条、地形开阔的小支沟30余条,牧坡广阔,水草丰盛,加上年种植玉米10.6万亩,可产农作物秸秆9万吨,养殖饲草多样易得。早在唐朝时,马坊、开府一带就是尉迟恭的四十里牧马场,民国时期阎锡山曾在南阳沟驻军,是山西省第一个示范牧场。全县能繁母牛基数较大,黄牛改良历史有30多年之久。养殖习俗世代相传,使养牛户积累了宝贵的养殖技术与防疫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养殖文化与传统。但由于传统式、粗放式、家庭式养殖,缺乏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未形成一户养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没有集中育肥、屠宰加工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和规范的交易市场。

科学决策破解难题

方山县脱贫领导小组先后六次召开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专题会议,经过各个层次研讨,广发征集意见,把有着传统历史的肉牛养殖确定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一项主导产业,由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模在万头以上的大型育肥养殖场1个;在马坊镇、峪口镇由企业投资建设规模千头以上的中型育肥养殖场2个;在养殖密集区由村建设规模为百头以上的小型养殖场100个。以此带动农户散养能繁母牛,养殖规模近期达到2万头,实现贫困户户均1头牛,中期达到5万头,远期达到10万头。

在资金筹措过程中,经乡镇和村委反复与群众征求意见,未自行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户自愿将闲置的每人2000元产业扶持资金集中起来,由村委会委托扶贫开发公司统一经营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和贫困户受益,决定由方山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承载主体,采取“村集体+扶贫开发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整合的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和村集体产业扶贫资金13804.85万元,委托给方山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协议约定贫困户每年获得收益不低于本金的15%,村集体获得不低于10%的收益。

说干就干雏形初具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源于决策。2018年8月,占地164亩的方山县2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在积翠乡赤红村冯家沟自然村启动。方山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成立了国有独资企业——方山县宏康牧业有限公司,承担项目建设运营。为顺利起步,生产技术方面的管理委托汾阳市众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养殖场共建设牛棚33栋,青贮窑5个,干草棚1个,时产10吨精饲料加工车间1个,日供水500立方的供排水系统1套,500吨玉米筒仓2个,TMR拌料机2台、撒料机3台、清粪车2台,自动饮水槽264个。肉牛存栏4695头,养殖场雏形初现。

为强化管理,方山县成立了肉牛产业办公室,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成专门团队,指导监督肉牛养殖场的运营。同时加快现代企业建设步伐,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和管理团队。特别是对财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规范财务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实现增值。让贫困户欣喜的是,2018年底,方山县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在项目实施阶段就将贫困户收益资金300元全部发放到位。

利益联结助农增收

为了较好地实现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发展养牛产业,除了贫困户每人获得15%的收益之外,方山县在实践中探索出三种助农增收模式。即:搭建“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由宏康牧业公司与村集体签订购销协议,村集体牵头成立肉牛购销协会,缩减销售中间环节,农户每销售一头牛可增收500至800元,带动全县打造形成养牛专业村102个。搭建“企业+企业+农户”模式,宏康牧业公司与县内老传统、良泉两户白酒企业签订酒糟购销合同,利用酒糟进行肉牛育肥;两户白酒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酿酒高粱,企业按照1.2元/斤的保底价收购高粱,带动全县发展高粱种植1.8万亩,亩均增收300余元。搭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宏康牧业公司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提供给合作社和农户,合作社和农户利用有机肥发展有机中药材、有机蔬菜等产业,全县共发展中药材5.09万亩,亩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发展有机蔬菜1.2万亩,亩收入达4000元以上。同时,宏康牧业公司与合作社按380元/吨签订青贮玉米购销协议,合作社与农户订单种植青玉米1.5万亩,亩收入达1500元以上。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综合同步实施,目前全县肉牛存栏突破3万头,肉牛产业不仅实现了贫困户收益全覆盖,其带动辐射效应已基本惠及全县七个乡镇的农业人口。下一步,我们要咬定主导产业不放松,在经营管理、科学饲养、产业效益和科技含量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吕梁第一、全省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让全县老百姓一同发‘牛’财。”方山县委书记王锦锋信心十足地说。

一个符合方山县情实际,符合方山发展规律,可以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集中养牛产业,已在北川大地成功起步。这项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为方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引领和助推作用,必将成为方山县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为壮大县域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来源:中共方山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薛彦文 王文澜
山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