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道德榜样的深情传颂。
这是对道德力量的动情传递。
12月24日,为总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并将这些充满正能量、贡献社会、奉献爱心的先进典型事迹有效地传播下去,抚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在沈阳工学院大礼堂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道德的力量宣讲会,对原驻村第一书记彭盛和、泽盛润滑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翠、李石敬老院院长李玉姣、开发区船钉党员学雷锋志愿者团队、高湾中学全体师生等先进典型、先进团队的事迹进行集中宣讲。这是开发区总结主题教育阶段性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主题教育宣讲会会场(杜季亮 摄)
“尽职尽责”“十年如一日”,原驻村第一书记彭盛和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惧无畏无私竖起了优秀干部的形象;
“乐善好施”“扶危济贫”,优秀女企业家徐翠用温暖的爱心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家庭的灯火;
“不畏艰难”“舍小家为大家”,李石敬老院院长李玉姣讲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和坚持;
“船钉火种”“薪火相传”,船钉志愿服务队讲述了一个团队、一群人发光发热的故事;
“心手相连”“小爱聚大爱”,高湾中学用“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温暖的校园。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背后都折射出新时代道德的主旋律,传递着新时代的正能量。他们的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抚顺经济开发区。
宣讲会上,这些我们身边的先进榜样的动人事迹,吸引了、打动了现场900余名观众,传递了人间温暖,传递着道德的力量,推动着开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宣讲。(杜季亮 摄)
多年来,开发区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区重要工作,坚持以提高居民素质、丰富活动形式、创造良好风气的总目标,多措并举开展本地区精神文明工作,连续三年开展“新城之星”评选活动、全区共建设学雷锋活动基地13处,仅今年开展的以“船钉志愿者服务队”“峰回路转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向着快乐学雷锋志愿者团队”等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活动已达70余次,参与人数达2300人,覆盖了全区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区审批局、区不动产审批大厅、四方高中、方大实验小学被评为2019年抚顺市“雷锋号”先进集体,佰宁宾馆等6家餐饮企业荣获学雷锋示范点,康宁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站荣获市第十三届“百姓雷锋”团队荣誉称号。
新时代呼唤新公民,新公民要有新道德、新姿态、新担当、新使命,才能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通过这次宣讲会,开发区党工委也向全区发出了最深切的号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奉献向善的新时代道德氛围,推动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为建设好文明抚顺、推动沈抚新区建设,贡献出开发区人更大的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
彭盛和曾先后担任李石经济区北厚村党支部书记、小瓦村代理党支部书记、青台子村第一书记、李石经济区机关党总支部书记等职务。2019年5月23日下午3时许,他晕倒在85路公交站台,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扎根基层40年、为民谋福一辈子的永恒。
彭盛和曾深耕北厚村40年,让北厚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成为李石经济区家喻户晓的文明村,并用他的长远目光、大胆筹划为北厚村攒下超过7000万元的村集体资产。
在小瓦村征地拆迁过程中,他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用了90天的时间,筛查出70多份假合同,为小瓦村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与人民心连心,为百姓解忧。在彭盛和工作过的每个村中,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彭五子”,有困难找“彭五子”成了大家的习惯。但鲜少有人知道,长年奔波在李石经济区19个村子和7个社区之间的彭盛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曾为小瓦村挽回1300余万元集体资产损失的彭盛和躺在ICU病房里的时候,他的儿子正在病房外为了筹集几万元手术费而四处求人;更鲜少有人知道,他给北厚村村民留下9项永久福利,妥善安置了李石地区上千户动迁居民的彭盛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能住进自己的新家。
二十年无悔的坚守
1958年生人的李玉姣有着41年的党龄,自2001年起担任李石经济区敬老院院长,至今已经快20年。她曾先后被评为抚顺市妇联“学雷锋先进个人”、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第十一届“百姓雷锋”。
2001年时的敬老院因为管理不善,出现了房屋破损、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孤寡老人生活水平低等问题。上任后,李玉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环境卫生、整理养员个人卫生,从改善养员生活环境下手,一干就是十几天,一次家没回。她还利用自己的焊工技术,与丈夫一起,先后将院内护栏、锅炉管线等老旧设备维修一新,为敬老院节省了大量资金。之后,她又逐步加强正规化管理,逐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老人们生活舒适。为了能悉心照顾好每位老人,多年来,李玉姣始终坚持和老人们同吃同住,像女儿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她都亲自下厨,与老人们共庆节日。自从到敬老院工作以来,李玉姣没在家度过一个除夕。
李玉姣曾先后被评为抚顺市妇联“学雷锋先进个人”、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第十一届“百姓雷锋”。(杜季亮 摄)
20年间,李玉姣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敬老院,把每一位老人都视为亲人一样呵护,用爱支撑起一个温暖的家园,同时也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洒满故乡的微笑
抚顺泽盛润滑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翠,其负责管理的公司生产经营逐年迈上新台阶,是拉古经济园区重要的纳税企业。徐翠本人也拥有省、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女企业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2005年,徐翠从大连来到抚顺投资办厂。14年里,她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抚顺,把事业夯实发展扎在了抚顺,也把那颗炽热的心留在了抚顺。为了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的发展,特别是能为地方百姓做些事情,徐翠和周围几个企业负责人在2012年9月成立了拉古企业家爱心援助协会,向一个又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手。
得知拉古和海浪等地多名儿童面临失学,徐翠立即倾注爱心,慷慨解囊,定期支付孩子们的生活所需。抚顺“8·16”洪灾发生后,徐翠第一时间组织救灾物资和善款送到灾区。市妇联组织的“春蕾助学”活动、救助“两癌”贫困妇女公益行动,徐翠更是积极响应,亲自参与其中。春节走访慰问拉古养老院,给老人们送年货大礼包,徐翠坚持了10年。她和拉古企业家爱心援助协会联手帮助280名贫困学子圆梦校园。她亲自倡导并成立的“泽盛圆梦”助学基金,精准关爱开发区、特别是拉古地区的贫困孩子。10多年间,徐翠献爱心累计捐助的钱物多达70多万元。
以船钉的名义
以为了救起落水儿童献出了21岁生命的大学生黄船钉为名,2017年3月3日,抚顺经济开发区成立了船钉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号召更多的人学船钉、做船钉,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从此以后,开发区广大志愿者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船钉”,开发区志愿服务活动有了一面鲜艳的旗帜——党员志愿者。
通过志愿者管理“云平台”,船钉党员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政策宣讲、科普文教、爱心互助、应急救灾等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志愿服务体系。成立至今,已经有志愿者300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超过1000次,受惠群众超过1万人次。多年来的坚持与坚守,抚顺经济开发区船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得到了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2019年5月被共青团抚顺市委和抚顺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抚顺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
2018年春节前夕,开发区党工委号召船钉党员志愿者开展以“船钉在行动安全过大年”“船钉在行动温暖过大年”等学雷锋活动。志愿者们在全区40多个村、社区,开展大规模的进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活动。同时,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通过志愿者服务系统对外发布、开发区机关大厅现场征集的方式,线上线下互动,仅仅一周时间近200个微心愿就全部被认领。沈阳工学院船钉志愿者与拉古学校“结对子”,帮农村学生点亮艺术梦想。各经济区船钉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看望孤寡老人,社会事业志愿者为居民村民进行义诊,企业志愿者参观沈阳工学院黄船钉纪念馆,清洗党建文化长廊等等。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10月29日,央视用了9分51秒的时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高湾中学的感人故事《为了一个都不能少》,一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2018年秋季,高湾中学接收了一个“特殊”的新生,3岁时患上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只能靠轮椅出行。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宗旨,高湾中学为他提供了一系列方便条件,特意为他安排了离后门最近的教室,将消防通道变成了他的“绿色通道”,特制了一块木板铺平了教学楼台阶,改建了一个无障碍的“爱心卫生间”。班级专门安排3名同学照顾他,用轮椅推他出入教室、陪他上厕所、在操场上推他玩游戏……遇到下雨、下雪,学校后勤老师和热心的同学都会第一时间将他途经的路段清扫打理干净,为他出入校园提供方便。
按照学校惯例,学生每升高一年级,班级楼层也随之上升一层,然而,八年级四个班129名同学和19位任课教师一致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留在一楼直到九年毕业。这个决定,只为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奉献点滴关爱,共享一片蓝天。他和同学们彼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快乐成长,续写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这是全校师生对雷锋精神的坚守和传承,也是学校“立根塑魂,正本清源”的提升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