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楹联 | 杭州西湖楹联·玉泉鱼跃

杭州学习平台2019-09-14
订阅

玉泉鱼跃

玉泉鱼跃位于杭州植物园北侧,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占地1.4万平方米。

玉泉是杭州著名的三泉之一,泉水晶莹明净。有玉泉寺,又名清涟寺,初建于南朝齐高帝建元年间,今已不在。玉泉在南宋时便是观鱼胜地。在色碧如玉、清澈见底的大鱼池中,有百余尾五色大鲤鱼和大青鱼。凭栏观鱼,沉浮上下,有“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之意趣,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为之题写“鱼乐国”匾额。鱼池西院有古珍珠泉,泉北复有晴空细雨池。鱼池南有亦乐园,依山傍水,建有戏鱼池,及清泉堂、如鱼得水、碧莹亭、闲定轩等观鱼景点。院内修竹挺秀,古木参天,各色花卉竞相争艳。

玉泉入口

玉泉入口

鱼乐机浑忘;

泉流玉有声。

(黄文中撰书)

【解析】鱼乐: 本指鱼游水中,悠然自得。后多用来比喻纵情山水、超脱世外、逍遥游乐的情怀。典出《庄子· 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机浑忘:即忘机,指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忘掉世俗,与世无争。浑,全、都的意思。上句是说鱼儿欢乐地游于水中,没有像世人一样的争名逐利之心;下句意谓泉流清澈,并发出像玉石敲击一样的清脆声音。此联简洁地概括了“玉泉鱼跃”景观的两大主题景物:泉水和游鱼,声色俱在眼前。

鱼乐国(一)

鱼乐国(一)

鱼乐人亦乐;

泉清心共清。

(董其昌撰,启功书)

【解析】鱼乐:见前联解释。此联运用了一种关联手法,由鱼乐而及人乐,由泉清而言心清。在平仄声律上则运用了一种特殊拗救格式: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第四字应平而仄,即以对句第三字应仄而平以相救,符合传统规范。

鱼乐国(二)

鱼乐国(二)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马忠骏撰,程十发书)

【解析】乾隆帝御制《清涟寺》诗前四句:“清涟山里寺,泉石胜其余。坐近琉璃沼,言观翡翠鱼。”联语化用其意。玻璃水:像玻璃般透明清澈的池水。翡翠鱼:像翡翠一样剔透的游鱼。因鱼游水中, 被映成碧绿的颜色, 故以翡翠为喻。此联的特色在于描绘出了一幅绚烂多彩的图景: 粉红的桃花、清洌的泉水、浓密的萍藻、碧绿的游鱼。而以“玻璃”与“翡翠”对仗,具有富贵气象,极工极妙。

鱼乐国(三)

鱼乐国(三)

休羡巨鱼夺食;

聊饮清泉洗心。

(沈铭撰,钱君匋书)

【解析】巨鱼:大鱼。洗心:洗涤心胸, 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联语教人止息争竞之心,蠲除杂念。

清乐堂

清乐堂

泉清风清心清,活水源头清如许;

鱼乐树乐人乐,浓荫深处乐无穷。

(刘辉乙撰,杨西湖书)

【解析】清如许:如此清澈。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意。上联写“清”,下联写“乐” ,既扣堂名,又富于哲理。但声律未协,不足为法。

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

鳞中大隐,庄书王画;

山外清涟,乐咏颠题。

(洪尚之撰,郭仲选书)

【解析】乾隆帝御制《清涟寺》诗末四句:“旧曾见王画,可以悟庄书。无虑投竿者,鳞中大隐欤。”庄书:指《庄子》,因其有“濠上观鱼”典故。王画:上引诗原注:“内府有王渊画鱼,颇得其妙。”按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人。下联指白居易(乐天)和释道济(济颠)都有写玉泉的诗作。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也指清水。玉泉旧有寺庙,名清涟寺,又名玉泉寺。

碧莹亭

碧莹亭

未若此间乐;

安知我非鱼。

(王荦撰,王冬龄书)

【解析】此间乐:出自著名的刘禅“乐不思蜀”典故。《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我非鱼:化用《庄子·秋水》之典。此联妙用了古人两个典故,再用上“未若”“安知”两个虚词,便觉妙趣横生,不落陈套了。

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供稿中心
责任编辑:包俊 滕晶晶 郑霞
杭州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