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深贫】四川凉山:扶贫酒坊 “酿”出来的致富路

四川学习平台2019-12-09
订阅
作者:刘泰山

平均海拔3200多米,幅员10.9平方公里……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沙马乃拖村,曾是一个典型的极度贫困村。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在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取得深入进展的大背景下,沙马乃拖村也有了第一个主导产业——扶贫酒坊,这让村里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这个扶贫酒坊来自成都企业环球佳酿、1919与凉山州人民政府签约成立的卡沙沙扶贫项目——在当地修建扶贫酒坊,提供基建支持、技术支持、产品包销、渠道导入和营销推广。

如今,沙马乃拖村的扶贫酒坊已成功酿制出自己的苦荞酒和燕麦酒,并通过规模化生产进行统一包装和销售,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未来,在凉山州的极度贫困村,将有更多扶贫酒坊建立,真正将脱贫项目复制,将循环经济模式复制,让大凉山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大凉山公益行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品尝卡沙沙黑松露苦荞酒,赞不绝口

因地制宜

修建扶贫酒坊

沙马乃拖村是典型的极度贫困村,该村主产燕麦、苦荞、马铃薯等传统作物。由于海拔高,土地产出效益低,村里老百姓脱贫奔小康一直缺乏产业支撑。那么,沙马乃拖村究竟能种什么?这无疑需要精心研究和认真思考。

“酿酒既能充分发挥粮食价值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又能以原酒独特的品质占领市场,在沙马乃拖村一定能够闯出一条路来。”在经过前期的考察后,行业专家认为,种不出玉米的沙马乃拖村,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造就了优质的苦荞,为白酒酿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确认沙马乃拖村有生产优质白酒的先天优势后,今年8月,在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牵头下,1919、环球佳酿扶贫走进凉山,两家企业捐助30万元为沙马乃拖村修建酒坊。在建设和技术指导方面,也由凉山州卡沙沙酒业公司全程指导。据沙马乃拖村村支书介绍,扶贫酒坊于今年6月初正式动工,7月25日,新建的扶贫酒坊已经酿制出自己的苦荞酒和燕麦酒。

大凉山公益行,产业扶贫是酒业恪守品质的本心追求。图为8月18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代表所有捐赠方将善款捐赠给凉山州,这笔善款全部交由凉山州扶贫开发协会,专项用于苦荞等深加工产业项目建设。酒业累计认捐总额达678.5288万元,其中企业认捐558.98万元,个人认捐119.5488万元。

在扶贫酒坊建设的同时,其上下游通路也为村民们做了周全的考虑。在生产环节,酿酒原料全部从当地及邻近地区采购,酿造工艺为固态蒸馏法,产品为清香型白酒。之后,凉山州卡沙沙酒业公司收购清香型白酒作为原酒,并通过规模化生产进行统一包装,首先在1919渠道销售,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关键在于可持续性。这一扶贫项目并不局限于扶贫酒坊的白酒生产,而是以酒业为先导,联动农业、旅游、电商等多产业,通过技术扶持、产业带动,实现精准扶贫和发展绿色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凉山州全产业链生态扶贫项目。接下来,沙马乃拖村将借助扶贫酒坊发展民宿旅游,计划再建设1个农家乐、2个酒窖、3座钢结构住房。扶贫酒坊项目,为该村实现顺利脱贫增收提供了保障。

特色电商

探索“新零售+扶贫”模式

从苦荞种植、苦荞酒酿造到推动苦荞酒市场流通,再到对凉山州的特色产品品牌传播以及经济效益带动,凉山州的苦荞深加工产业项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其他产业的打造提供了一个样本,扶贫酒坊的形式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除了沙马乃拖村的扶贫酒坊,位于昭觉县尼地乡的谷克德扶贫酒坊将在本月内正式竣工,其他扶贫酒坊也正在建设之中。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也是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的创新举措。通过电商与新零售等方式赋能凉山州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当地脱贫致富,企业同凉山州的携手不仅是其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多年来发展成果的应用与升华。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推进,相信将探索出全新的“新零售+扶贫”模式。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单位:成都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李无闻 吴焰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