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市区里的灯红酒绿,却有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这样的地方,往往被称之为“城市后花园”。不少市民说,梁园就是商丘的“城市后花园”。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依托近郊优势,坚持走“一亩园、十亩田”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近郊农业,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全区呈现出林水相依、瓜果飘香、花海绵延的生态旅游大格局。
深秋的早晨略带一丝寒意。2019年11月2日,记者在梁园区水池铺乡郑红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门前看到,十几名农民工伴着晨雾往一辆大货车上装大辣椒。货车司机告诉记者,这一车大辣椒将运往山东青岛。
水池铺乡辣椒装箱外运 傅青 摄
该合作社负责人郑红说,这个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200多人,2019年种植大辣椒2000多亩,吸纳附近村庄5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平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一边采摘蔬菜,一边欣赏田园风光。
水池铺乡党委书记张洪礼告诉记者,3年来,梁园区强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池铺乡引导农民发展大辣椒种植,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全乡辣椒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建成蔬菜冷库120座,2000多人从事辣椒运输,5000多人从事辣椒经营。2017年,水池铺乡大辣椒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在全国引起反响。
在水池铺乡带动下,观堂镇、王楼乡、李庄乡等乡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出台奖励扶持办法,引导农民种植大辣椒,据梁园区农业经济作物推广中心统计,3年来,全区大辣椒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5万亩以上,仅此一项,年产值可达30亿元。
在距离郑红农业蔬菜专业合作社500米外的尚楼家庭农场,200亩“阳光玫瑰”无核葡萄已经成熟,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悬挂枝叶间。上午10时许,十几名年轻人带着孩子,提着篮子走进果园,大人摘,小孩吃,其乐融融。
农场主周新民正忙着往果园深处铺修砖道,只见他一身泥土,满脸汗水,黝黑的面庞上写满勤劳的故事。他放下手中的活,和记者聊起了他和妻子不平凡的创业史。
周新民是一名军转干部,有正式工作,5年前,他主动放弃了“铁饭碗”,回到乡间当农民。在水池铺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夫妻俩在尚楼村流转土地200亩,专业种植优质葡萄,他们主要种植美国克伦生、阳光玫瑰、黑提等品种,错季成熟,一年四季有鲜果,从初夏到隆冬,果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不断。
水池铺乡尚楼家庭农场晚熟葡萄正值采摘季节 单保良 摄
孙福集乡位于黄河故道内,原始生态保护完好,一河碧水,两岸芦苇,沙鸥翔集,构成一幅壮美的七彩画卷。2016年10月,这里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湿地公园。
冬天临近,故道岸边万亩荷塘早已不见红荷碧叶,再过几天,这里的莲藕将会迎来一批挖藕人。种藕人老崔,是附近崔楼村人,他说,这几年,靠着种植莲藕,他们村不少人摆脱了贫困。
老崔说,孙福集的莲藕是脆藕,掉到地上碎几瓣,刚出土的莲藕洗掉泥巴,白生生的,除了供应商丘市场外,还远销郑州、济南、徐州等城市。万亩荷塘还带动了旅游业红红火火,每到夏天,荷花绽放,一望无际,游人如织,不少专业摄影者在藕塘边架起“长枪短炮”,捕捉最美瞬间。
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春天里芍花绽放 崔坤 摄
商丘市区北20公里,是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林海,徜徉在绿色的海洋里,空气十分新鲜。
刘金领是梁园区国有林场场长,当场长虽不到一年,但对林场的状况门清。他带着记者在林区里转了一圈,从翠竹园到银杏园,从杜仲林到五角枫基地,又从翠竹园到苗圃基地。刘金领把记者领到负氧离子检测仪前观看当天的检测数据,检测仪显示,当天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3850个,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氧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低于1000—1500个,这里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
孙福集乡境内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主打莲藕种植 魏文慧 摄
据刘金领介绍,2019年国庆节期间,森林公园每天接纳游客2万多人,每逢周末,前来休闲游玩的群众不少于5000人。
驱车一路向东,记者来到刘口镇天沐湖,一望无际的水面上,几只乌篷船离开了码头,向远方划去。
梁园区刘口镇境内的天沐湖 魏文慧 摄
年近80岁的张景耕在这里做“艄公”,每天为游客摇橹划船不少于5趟。他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刘口镇大刘村党支部书记,退下来后闲不住,就到码头上和30多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一起撑船。张景耕告诉记者,天沐湖是玩水的地方,河里有3000亩莲藕、3000亩蒲草、3000亩芦苇,附近群众靠水吃水,在河里捉鱼逮虾,在河边卖烤鱼,配上菜窝窝、焦锅饼,很受游客青睐,还有20多家农家乐坐落湖边,引来省内和山东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眼前,一张美丽的画卷正在梁园大地铺展开来,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还有各式各样的采摘园星罗棋布点缀在肥沃的土地上,前来游玩的群众乐在其中,处处跳动着欢快的音符。(商丘日报记者 单保良)
(原载于2019年11月5日《商丘日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