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协会,成员基本来自深圳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医生、教师,大部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下称“深圳老科协”)于2009年成立,协会立足“老有所为”,连续多年组织“银龄行动”,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12月16日,深圳老科协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并受到表彰。
自愿支医支教,不求回报奉献爱心
深圳老科协首次组织“银龄行动”要回溯到2011年。当时,根据全国“银龄行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的工作,深圳老科协组织40名志愿者赴新疆喀什支医支教、扶助企业技术改造。
作为首批“银龄行动”志愿者,张天麟与其他教师志愿者前往喀什的中小学校,通过开展听评课、指导公开课等形式,发挥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孜孜不倦传授教学方法。期间,张天麟还主编了喀什市第一本物理教研论文《喀什物理教学论文集》,他说,“有为、有学、有乐”,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
“我恨不得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倒出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医生陈信说,2015年,他拒绝了医院返聘的邀请,报名参加“银龄行动”,前往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卫生院帮扶。陈信说,时间太短,要做的事情太多,但只要在那里一天,就想争分夺秒为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作出贡献。
据了解,2015年深圳老科协共组织了25名老年志愿者,分成医疗组、教学组、项目组,奔赴深汕特别合作区进行多领域帮扶。25名志愿者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57岁,平均年龄66岁,而陈信就是当中年龄最长的志愿者。
在鹅埠卫生院,陈信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改建了卫生院手术室,为卫生院建立疑难病例全院讨论制度,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水平,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发挥技术优势,深入基层精准帮扶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人才、技术的支持尤为重要。作为一个凝聚退休科技工作者的公益组织,深圳老科协在技术帮扶上有着绝对资源优势。多年来,协会的退休技术专家通过“银龄行动”,深入基层,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攻克技术难关。
据统计,自开展“银龄行动”以来,深圳老科协的退休技术专家共走访小微企业926人次,完成惠能普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改项目24项,帮助8个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完善管理体系;协助6个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专利申报、资质认证工作,申报专利4项,无偿赠送发明专利6项;组织企业技术交流2场,培训员工212人次。
2017年,深圳老科协组织“银龄行动”对河源市紫金县新农村建设、民生事业、产业发展等进行多领域对口帮扶,共派出24人组成医疗组、教育组、科技组开展援助。科技组的6位专家志愿者经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结合紫金县的需求,帮助承龙嶂龙王绿茶业公司万亩茶园进行合理规划,帮助联兴科技公司完成高频变压器技改,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
作为科技组志愿者的一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退休教授朱鸣学是国内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专家。对口帮扶期间,朱教授通过深入紫金县,走访特色农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现场指导当地利用“互联网+”对外销售产品,为紫金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立足老有所为,持续开展“银龄行动”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深圳老科协已先后开展7次“银龄行动”,共组织志愿者210人次,足迹遍及喀什、汕尾、河源等地,无偿援助了8所医院和卫生院、6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上百家企业。协会先后被深圳市评为“5A”社会组织,被广东省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评为优秀集体,被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学会。
作为参与“银龄行动”次数最多的志愿者之一,顾大公自2011年在新疆喀什帮助飞龙水泥厂攻克技术难关以来,已经参加了6次“银龄行动”。退休前,他是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是双高职称的知识分子;退休后,他发挥专业特长,成为“老有所为”的楷模。
顾大公说:“退休后还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这是我幸福晚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的快乐所在!”
从最初的50余人,到现在的728人,深圳老科协的成员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脱贫攻坚路上发挥余热,不断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