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斗室、一盏台灯、一张小桌,10年间,武汉市洪山区居民孙秋萍用一支画笔共绘制了逾万张京剧脸谱,最小的脸谱仅有拇指大。
孙秋萍在绘制传统京剧脸谱
从最初的京剧脸谱,到变形脸谱、双面脸谱,以及脸谱冰箱贴等等,孙秋萍不断在传承与创新中下苦工,让国粹变得更加“亲民”。除了一心扑在创作上外,孙秋萍还会到学校、社区传授京剧脸谱制作技艺,普及传统文化。孙秋萍说:“我想靠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
【爱好】创作动力源于大师引路、家人支持
孙秋萍家中墙壁上各式各样的脸谱作品
走进孙秋萍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面墙壁上各式各样的脸谱,水浒一百单八将、五路财神、变形的、双面的……孙秋萍的家俨然成了京剧脸谱展示区。
绘制京剧脸谱,孙秋萍并非科班出身,除了小时候画过一阵子铅笔画,临摹能力较强以外,并没有多少美术功底。早年,孙秋萍在武汉科教仪器厂工作时,结识了民间镂空工艺美术家张威铭,并有幸拜他为师,得到他的真传。在张威铭大师镂空艺术基础上,孙秋萍独辟蹊径,在系列京剧脸谱制作及绘制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华。
除了师傅的谆谆教导,家人的支持也是孙秋萍从事脸谱绘制的巨大精神动力。她的父母收藏了不少女儿的作品,并将其中的快乐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在协和医院工作的姐姐,更是为孙秋萍的业余爱好感到骄傲,收藏了她不少的脸谱,并时常将这些作品展示给朋友和同事们欣赏。只要是有关脸谱的绘制事情,姐姐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是无条件的大力支持,如同自己的兴趣爱好。
【匠心】匠心独运彰显国粹魅力
墙壁上,各式各样经典人物的京剧脸谱绚丽多彩,令人驻足流连。孙秋萍告诉记者,绘制京剧脸谱是有相当难度的,一方面,脸谱模型要精美,脸部的轮廓线条要清晰流畅,人物装饰的部件也要千变万化;另一方面,脸谱的摆设方式和衬景的搭配颜色等等,都要显出独特的匠心。
孙秋萍的拇指脸谱作品
提及脸谱,孙秋萍抑制不住兴奋。她介绍,在她所有的作品中,最小的脸谱只有拇指大,有时候要放在中国结上面,做成吊坠。小小的一个脸谱,从制作原型到制模灌模,一直到描绘图案、装饰细节,需要经过十多个步骤,绝大部分原型都是由她自己亲手捏造,气泡留下的细小缝隙都要一点点用石膏抚平,制作这样的脸谱至少得两天时间。
孙秋萍在绘制拇指脸谱
孙秋萍对脸谱的绘制近乎于痴迷。她说自己不是一个有定性的人,但是一旦和脸谱扯上关系,她就能完全沉迷其中,心无旁骛。有时兴致所至,她可以整天在家绘制,甚至到深夜仍不知疲倦。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她还会带着女儿跑遍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去采购一些和脸谱有关的物品,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让作品更加完美。
【创新】创新不止让国粹更“亲民”
经过孙秋萍的改良和创新后的脸谱作品
经过多年的不断钻研,现在孙秋萍的脸谱画在业内名气很大,很多作品都在国外展出甚至被外国友人收藏。然而艺术无止境,贵在坚持和创新,孙秋萍在脸谱创作上从未止步:在材料的选用上,她摒弃不环保的树脂材料,到后来易碎的建筑石膏材料,再到反复试验,能够有较好硬度又表面细腻的掺合陶胶的石膏材料;在作品样式的改良和创新上,增加变形、双面体型样式的的脸谱,用去痛片的药丸作花旦脸谱的发饰,将脸谱做成冰箱贴等等。
孙秋萍和她的脸谱作品
孙秋萍基本上不将作品送出参赛,不进行出售。她绘制的作品,除了挂满客厅卧室的墙面,就是送给亲朋好友。早些时,孙秋萍曾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个人作品展,如今她还经常给在校学生、社区居民甚至外国游客传授脸谱制作技艺。孙秋萍说,希望能在60岁前再办一次更大的展览,向更多的人传授自己的技艺,让更多人热爱并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