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非遗技艺
飞针走线中的张传蓉
来到坐落在郫都区犀浦街道犀和社区的“和·绣坊”,只见身着绣花旗袍的张传蓉正坐在窗旁,借着明亮的日光,专注地进行刺绣。轻盈的绣花针在她的指间流转,随丝线在底布上下蜿蜒。
一生做好一件事
“和·绣坊”培训导师张传蓉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成都市蜀绣非遗传承人、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
“从小我便耳濡目染喜欢蜀绣,兜兜转转几十年我现在依然热爱并且投身其中。大家说的‘工匠精神’在我们很多蜀绣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精致,我们的一生就是努力做好传承蜀绣这一件事。”张传蓉停下手中的针线娓娓道来。
出生在团结街道白马村的张传蓉,至今仍清楚记着,儿时,在家旁的院子里左邻右舍二十余个绣娘围坐在一起刺绣的场景。“我家里很多长辈都会刺绣,我也深受影响,喜欢并且擅长刺绣。10岁左右,我就在母亲和姐姐的指导下学习刺绣。”张传蓉说,高中毕业后,自己走进了绣厂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终于在2004年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绣坊,2012年又成立了成都府河源蜀绣工艺有限公司。从自主择业到自主创业,张传蓉始终在做蜀绣的传承者,在日复一日的一针一线中找到了自己。
提携后辈甘为梯
张传蓉说完成一个高难度的作品往往要花两三年时间,自己就曾花了三年才完成了一件绣品。“蜀绣的一针一线,半点马虎不得,要静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凭着对蜀绣的热爱和执着,张传蓉已和蜀绣携手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工艺大师。不仅如此,为了蜀绣非遗技艺的世代传承,她也不忘提携后辈,甘为人梯。
如今她的成都府河源蜀绣工艺有限公司已从最初的二十余人发展到上百人,她的儿子和侄女等受她的影响都已加入了蜀绣传承人的行列。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社区残疾人蜀绣培训基地——“和·绣坊”的培训师。她一直承担对郫都区残疾人的实际指导,并培育出大批优秀绣娘、绣男。像残疾人贾春梅、袁胜利、王学懿多次代表成都市在全国以及四川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蜀绣比赛项目获奖,同时荣获郫都区“乡村工匠”称号。
“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的残疾人绣出来的,绣得多细致、多生动。”说话时,张传蓉脸上始终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我的公司现在有很多很优秀的年轻人帮我管理,我也可以抽出时间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我是非遗传承人,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张传蓉说,她还将和四川传媒学院合作,把蜀绣的文化、历史、绣法等做成高清视频教材,让大家看得清楚、学得容易。
一幅精品蜀绣作品,要求蜀绣匠人摒弃浮躁、宁静致远,让自己从容淡泊。张传蓉正是这样的匠人,尽管时代在变,但是她却始终坚守初心,像湖水一样静谧,像民谣一样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