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 | 王猛 上天入地守护国家安全

北京学习平台2019-04-03
订阅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总裁、HRG特种机器人事业部董事长王猛

2014年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决定在北京成立特种机器人事业部,王猛放弃铁饭碗投入其间;仅一年余完成了智能光伏运维系统、安防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等涵盖陆海空服务特种领域的5大类10余项产品的研发生产。此期间他获得国家专利9项,公司发展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标杆企业。

相信一些朋友早已经对这位不苟言笑的“80后”青年比较熟悉了,因为只要一提到“王猛”这个名字,脑海中就会主动将他与中国机器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机器人结缘19年

早在1999年,18岁的王猛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录取,从此走上了和机器人相伴的道路。

“我从一开始就对智能制造方面比较感兴趣。”在学校期间,他带头完成了仿青蛙跳跃机器人、热轧带卷喷印机器人、双足并联机器人等多个创新项目。那时王猛就下定决心,要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研发出新产品新技术。

2009年,王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HIT)取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国机器人之父蔡鹤皋院士。博士毕业后,进入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作,后任某重点型号总体工程组组长,并在此期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王猛再次和机器人亲密接触,是在五年之后了。2014年,他放弃了铁饭碗,主动承担起建立HRG特种公司的工作,主研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机器人,在公司人员少、工作量大,且没有借鉴经验等不利条件下,仅用一年时间,使团队成员突破百人,公司迅速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此期间,王猛获得了国家国防专利9项,其中2016年度国家国防专利7项。开展了面向地面、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工领域的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

目前,HRG特种公司已发展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智能制造示范区)的重点扶持及标杆企业。

王猛在2018上海工博会“第七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做主题演讲

做喜欢的事就是一种幸福

“机器人是我的本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热爱机器人事业。更何况这是和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行业,市场创造了大量的机会,整体来说成长感很强烈,公司也做得顺风顺水。”

在运营方面,HRG特种公司充分发挥HRG的平台优势,经过三年的布局,有了成熟的协作体系,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体系与产业优势,形成了以北京为业务中心,在岳阳、天津、西安、广州、马鞍山、南宁、沈阳等地设立多个研发和产业基地,完成了全国战略性布局。

王猛通过对行业的敏锐洞察,结合哈工大的行业积累和国家需求,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研发团队,逐步研发和生产了一批涵盖“陆、海、空”特种应用领域的五大类10余项机器人产品。

主要包括安防、消防、排爆、武装打击、查验类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无人机等,主要应用于能源、电力、公安、消防、武警等行业,具备自动喷涂、装配、钻铆、焊接、冲压、仓储等自动化设备和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服务,旨在提升军工行业及大型国企的生产效率和加工制造水平,为公共安全智能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从无到有 创业的路注定很艰难

三年前,HRG特种公司只有王猛一个人,一个人的团队,刚开始什么都要自己做,小到桌子板凳,大到薪酬条例都要自己完成。王猛回想创业之初的场景会不禁感叹,“刚开始的时候很难,真的很难,我几乎是白手起家,没有其他人,就我一双手撑着天”。没有团队,没有捷径,靠着个人的努力和超人的勤奋,日夜工作,最终打开了局面。

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未来,王猛将继续带领着团队奋斗,致力于将HRG打造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军企业和中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的缔造者,按照HRG模式创造全新的机器人产业业态。

在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浪潮下,王猛对于自己和企业发展的格局并不限于眼前的成果和利益,而是致力于面向世界市场、在机器人行业中取得优势话语权,立志引领中国机器人行业走向世界一流。

2018年10月15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2018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中,开发区优秀代表-王猛被荣幸评选为“每周人物榜”发布十月第三周6名榜样人物候选人。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融媒体中心
北京学习平台
订阅